(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高等继续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文章聚焦数字化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系统性思维理论,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影响,阐述了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构建原则和核心要素,从而提出了数字化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新时代
一、数字化时代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影响
1.教学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学习更加灵活便捷。[1]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教师也能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实时互动,及时解答疑惑,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为高等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2.学习资源的丰富
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对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丰富的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然而,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2]同时,资源的管理也面临挑战,如何有效地整合、分类和更新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但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等新问题。通过管理平台,学校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课程安排、成绩统计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为教学提供参考。然而,数据安全成为新的隐患,一旦数据泄露,将对学生和学校造成严重影响。[3]
4.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4]
数字化时代,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线交流平台、讨论区等使得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互动方式也需要教师和学生适应新的沟通模式,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5.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数字化技术为高等继续教育的评价方式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可以通过在线作业、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5]同时,数字化评价平台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为评价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
1.目标导向逻辑
一是高等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个体终身学习需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需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通过评价教学活动、资源配置等是否助力目标达成,保障教育活动不偏离方向。[6]例如,在课程设置上,需考量是否符合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能否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或实现知识更新。二是对于不同专业和层次的继续教育,目标存在差异,如专升本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其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前者注重学科知识深度和学术素养提升,后者看重技能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目标的动态调整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变化及时进行。
2.系统整合逻辑
一是教育流程的连贯性:高等继续教育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连续过程,包括招生、教学、实践、考核、毕业等。质量评价体系要将这些环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保证评价的连贯性。例如,学生入学时的基础水平会影响后续教学难度的设定,教学质量又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所以在评价时要考虑各环节的相互作用。 二是多元主体的协同性:涉及多个主体,如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有不同的角色和期望,质量评价体系应整合这些主体的需求和反馈。[7]比如,学校关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重视教学效果的体现,学生在意学习体验和收获,用人单位看重人才质量,只有协同各主体的观点,才能全面评价教育质量。三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保教学资源在各环节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3.持续改进逻辑
一是动态监测:教育环境、技术手段、社会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质量评价体系要能动态监测这些变化,及时收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教学资源的使用频率、学生成绩的分布变化、用人单位的新需求等,以便发现潜在问题。[8]二是反馈与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促使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如果发现某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就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如果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低,教师就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改进成为常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 4.发展适应逻辑
一是高等继续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质量评价体系应体现这种适应性要求,评估教育内容是否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是否与时俱进。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课程应融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二是评价体系要鼓励学校开展前瞻性的教育探索,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做好准备,确保高等继续教育始终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三是推动教育创新:促进高等继续教育在适应中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9]
5.创新驱动逻辑
一是创新是提升高等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动力。质量评价体系要激励教育创新,包括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等。例如,对采用新型在线教学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实践给予积极评价。二是要为创新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鼓励教师和学校大胆尝试新方法、新途径,以创新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不断发展,满足不同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竞争力。三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奖励、荣誉等方式激发教师和学校的创新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氛围。[10]
三、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一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育质量。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依靠数据的客观性,又兼顾主观感受的真实性。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确保评价有的放矢。涵盖核心要素,明确各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避免模糊与重复,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科学公正的评价过程是保障。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专业的评价人员以及公示反馈机制,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2.全面性原则
一是评价对象全面覆盖,能促使各方面共同提升,为教育质量提供坚实保障。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再到学校管理和教学资源,全面考量确保无遗漏。二是评价内容全面考量,涵盖教学活动全过程及不同学科特点,尊重差异,实现精准评价。要考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三是评价视角全面多元,内部与外部结合,客观看待教育质量,为持续改进提供多维度参考,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不断发展,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3.可行性原则
一是指标可操作性强确保评价切实可行。简单明了的指标便于评价人员操作,能准确反映教育质量的关键方面。以教师教学态度的衡量为例,具体可观察的行为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二是成本效益合理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构建和实施评价体系时,充分考虑成本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数据收集,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三是实施流程清晰高效使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明确的评价步骤便于执行,提高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为高等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导向性原则
一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使学校和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教育改革重点,例如,当前强调产教融合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就应鼓励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适合成人学习的课程。二是激励质量提升行为,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奖励优秀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不断进取。例如,对于积极采用新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奖励等。三是推动教育创新进步,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尝试新方法、新理念,从而持续提升教育品质,为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5.动态性原则
高等继续教育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质量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一是随着教育政策、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确保评价体系始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例如,当新的教育技术出现时,可适时增加对教师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评价指标。二是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审查和修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和流程,以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三是积极响应变化趋势,动态优化评价体系,促进继续教育良性发展。
四、数字化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
1.教学资源评价
一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丰富度、质量和更新速度。资源应涵盖多学科领域,质量严格把控,更新及时以适应时代需求。二是教学平台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功能完备性。平台要确保稳定运行,操作简便,功能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三是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精准度,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推送合适的资源。不断优化算法,提升推荐精准度,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2.教学过程评价
一是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如在线教学的互动性、混合式教学的融合度。应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增强互动,提升融合效果。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教师需提升专业能力,以积极态度完善教学各环节。三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习成果展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多维度成果展现学习成效。
3.教学管理评价
一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力度。制度应全面涵盖教学各环节,严格执行确保教学有序进行。二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保障。提升平台运行速度,加强数据安保,守护教学信息。三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有效性,如教学督导、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完善监控机制,多主体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4.服务支持评价
一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完善度,包括技术支持的响应速度、在线答疑的及时性等。提升技术支持效率,确保答疑快速准确,完善服务体系。二是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提供特殊学习资源、适应不同学习进度等。精准把握学生需求,提供多样化资源与灵活学习进度。三是职业发展指导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强化职业指导,助力学生实现知识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5.社会认可度评价
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考量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应全面评估,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方向。二是行业对继续教育项目的评价,反映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行业反馈助力课程优化,提升教育项目实用性。三是校友的反馈和口碑,体现学校继续教育的长期影响力。校友评价彰显学校教育成效,提升学校声誉。
五、数字化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
1.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化评价平台。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可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分类存储与便捷检索。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利用人工智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精准评价,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2.加强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加强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需建立专业的数据处理团队。对大量的评价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参与度、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潜在的问题模式,如学生普遍在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或是某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佳。依据这些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配置,切实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3.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
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应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传达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可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真正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4.开展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
开展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可邀请行业专家从专业实践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进行评估。用人单位则能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反馈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家长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给予评价。通过不同主体的视角,全面审视高等继续教育的质量,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为学校改进教学、提升质量提供多元化的参考依据。
5.持续优化评价指标与方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和高等继续教育的持续变革,应定期对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审视和调整。结合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不断引入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评价指标。同时,探索创新评价方法,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场景模拟评价、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成果评价等,确保评价体系始终保持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应性,为高等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数字化时代为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明确评价体系的要素,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可以构建出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继续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1]汪晓璐.“三教”改革激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N]新华日报, 2023-12-24
[2]李永智.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N],人民日报,2023-10-13
[3]李慧.数据赋能,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创新[N]新华日报, 2023-12-15
[4]张宗益.数字化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24(1)
[5]陈飞.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24-10-29
[6]燕云捷,张英群,张涵雅.产教融合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协同创新[J]在线学习,2024(6)
[7]张近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4(1)
[8]冯晓英.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须重构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22-11-30
[9]黄荣怀.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实挑战与核心关切[J]中国高等教育,2024(3/4)
[10]刘增辉.以“数字继教”引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J]在线学习,2023(3)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等继续教育内部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建设与研究”(23JZ00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践研究"课题(23C0304)
作者简介:燕云捷,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心研究员,高等继续教育评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张涵雅,女,硕士,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