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104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践中,校企双方合作深度不够,“校热企冷”现象普遍。本文以学生、学校、企业三个主体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制约校企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及现状,访谈法获取一线教师和企业人士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其次基于定性分析结果设计问卷,开展大规模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最后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系统揭示校企合作的复杂影响因素网络,找出制约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内容单一、合作管理不规范是阻碍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障碍。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政策引导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形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校热企冷”;ISM模型;关键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重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各地方政府和高校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受体制机制、利益诉求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合作动力不足,“校热企冷”现象突出;合作内容单一,缺乏实质性项目;合作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合作效果不理想,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前,如何破除阻碍校企合作的各种障碍,激发校企双方合作内生动力,构建政府搭台、学校唱戏、企业买单、学生受益的命运共同体,是摆在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亟需理论界和实践界给予高度重视。本研究拟运用ISM结构方程模型,从学生、学校、企业三个利益相关方视角入手,系统剖析制约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复杂影响因素网络,找出关键障碍,并提出针对性的破解之策,以期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质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协同育人,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和问题。一方面,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高校与企业在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衔接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不足,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投入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难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为新时代校企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破除制约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健全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这对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实践优势,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开展基于ISM模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能够系统揭示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复杂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找出关键障碍所在,为政府和高校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总结完善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破解制约瓶颈,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育人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能,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现状。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地方高校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和挑战,合作层次不高、合作效果不佳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研究团队深入一线,通过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广泛征求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士对校企合作现状的看法。多数受访者认为,目前高校与企业在合作理念、利益诉求、资源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部分教师反映,学校热情高涨,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热企冷”现象突出。企业代表则表示,受制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经营压力,难以在人才培养上投入过多资源,合作内容多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大规模问卷调查。针对理工类专业学生、任课教师和企业管理者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校企合作的价值认知、参与动机、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多个维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000余份,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数据。运用SPS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处理和挖掘,识别出影响校企合作的七大类20余个因素,为后续ISM模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邀请多名行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展访谈交流,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普遍认为,合作动力、合作内容和合作管理是决定校企合作成效的三个核心要素。合作动力不足会直接导致双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内容单一则难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管理不规范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摩擦。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关键障碍。
三、基于ISM模型的校企合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前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调查分析,初步识别出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20余个因素。为进一步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运用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和分层,找出制约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关键障碍。
ISM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够将复杂系统中的元素按其相互关系分层排列,并最终构建出清晰的结构模型。运用ISM分析校企合作影响因素, 可以直观展现各因素在复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识别关键障碍、制定针对性对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首先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从前期调查所得影响因素中筛选出15个典型变量,包括政策支持力度、利益共享机制、合作平台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学生实践能力、企业参与意愿等。然后,通过征求专家意见,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形成邻接矩阵。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ISM算法,对邻接矩阵进行递归运算,最终得到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可达矩阵和分层结构模型。
研究发现,合作动力、合作内容和合作管理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三个核心因素,处于ISM模型的底层,对其他因素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影响。其中,合作动力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力度、利益共享机制等;合作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合作管理则聚焦于协调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三个核心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关键障碍。
位于中间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参与意愿等,它们一方面受到底层核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表层因素产生重要作用。例如,合作动力不足会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同时,师资水平和学生能力也会反作用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处在最表层的影响因素如社会认可度、就业质量等,主要是校企合作绩效的外在表现。它们虽然不直接决定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但对于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ISM模型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关键障碍及其作用机理。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内容单一、合作管理不规范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三个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具有决定性影响。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校企双方合作意愿不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科学、课程体系未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影响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协调机制运行不畅、考核评价缺乏有效抓手,引发了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三大障碍相互交织,极大削弱了校企合作的效能。同时,师资队伍、学生能力、参与意愿等中间层因素对底层因素和表层因素起着重要传导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关键障碍的负面影响。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困境
ISM模型系统剖析了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关键障碍。合作动力匮乏、合作内容单一、合作管理不规范三大核心因素错综交织,极大削弱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
(一)合作内生动力不足,政策杠杆调节乏力
调查发现,合作动力不足是影响校企合作的根本症结。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政策引导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同时,在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上仍不够精准,难以充分调动和平衡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导致“学校情有独钟,企业兴趣寥寥”的窘境广泛存在。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校企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等方面缺乏共识,参与合作的意愿不高。
(二)合作育人广度深度不够,优质项目供给短缺
合作内容是影响协同育人成效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内容相对单一,主要局限在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浅层次领域,真正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的高质量协同育人项目还较为匮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资源建设等核心教学环节往往是由学校一方主导,企业缺乏实质参与,教学内容难以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同时,校企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科技创新层面的深度合作也有待加强,优势资源整合不够,创新驱动效应未能充分释放,这些都制约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合作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实施效能不高
规范高效的管理是保障校企合作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尤其在统筹协调和沟通机制、全过程动态监管评估机制、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机制等方面还有诸多短板。另外,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在项目推进、成本分摊、成果归属等环节难免出现分歧和矛盾,亟需健全的协调机制来化解;合作成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难以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管和绩效考评,这极大影响了校企双方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不高,实践育人能力不足,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持续性有待提升,合作效能发挥存在诸多掣肘。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对策
针对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本研究依据ISM模型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益。
(一)完善政策引导机制,激发校企合作内生动力
加强政策支持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二要创新激励政策,在项目申报、经费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向校企合作倾斜,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三要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合理界定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分享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全社会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同,形成良好发展氛围。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引导,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丰富合作内容形式,拓展协同育人广度深度
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内容的丰富性。首先,要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要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再者,要创新合作模式,探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新路径,促进育人和育才有机结合。最后,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支持高校发挥智库作用,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构建多元协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合作项目组织实施水平
规范高效的管理是保障校企合作有序运行的关键。第一,应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专门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健全运行机制。第二,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校企之间、校校之间、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分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畅通合作需求对接渠道。第三,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目标,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强化成果导向和责任落实。第四,要加强合作团队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选育机制,鼓励教师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等,提升产教融合能力。规范合作管理,健全长效机制,为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ISM模型深入剖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复杂影响因素网络,揭示了制约其有效运行的困境。其中,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内容单一、合作管理不规范是阻碍校企合作的三大核心要素。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健全利益共享体系,激发校企双方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协调机制,提升合作效能。唯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少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29-30.
[2]梁莉.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融文坛,2021(12):7-9.
[3]赫丽杰,郝春来,卢杨,张全庆,杨健,王复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策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2(4):133-134137.
[4]李宁,李博,庄丽华,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3(7):37-40.
[5]刘俊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以衡水学院经管系为例[J].科技资讯, 2023, 21(1):150-153.
[6]段鸿斌,郭磊磊,刘成,等.地方本科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化工设计通讯, 2024, 50(1):78-80.
[7]徐爱军.基于校企合作的数控技术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村科技,2024(2):126-128.
课题名称:基于ISM模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编号:YCKY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