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20102198802270910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其卓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成为众多大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首选。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包括体积庞大、结构厚实等,导致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温度控制、裂缝控制等问题变得尤为关键。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房屋建筑的建设规模大,涉及诸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细节丰富,质量要求高。在此背景下,需要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梳理技术应用流程,掌握技术要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概述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主要旨在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支撑,确保其结构稳定性。然而,在实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裂缝问题尤为显著。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会削弱整体结构的强度,进而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避免裂缝的产生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挑战,必须持续改进和优化相关技术。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其一,混凝土用量比较大。与一般混凝土相比,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的体积比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的混凝土用量也比较大,施工单位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做好混凝土浆液的储备工作,避免混凝土浆液不足导致出现浇筑中断的问题。其二,工程条件复杂。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往往采用地下现浇的方式,因此施工条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这就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为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全面优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三,施工要求高。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保证整体性,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连续浇筑,这对施工过程要求较高。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配合比设计
首先,若选定混凝土的60d或90 d强度作为验收标准,则应以之为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其次,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0 mm及以下;拌合水用量不得超过170 kg/m3;粉煤灰的掺入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的掺入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矿渣粉与粉煤灰的总掺入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水胶比应小于或等于0.45;砂率应维持在38%~45%之间。其次,进行大体积底板混凝土试验以确定配合比,具体参数如下:砂率为42%,水胶比为0.4,具体材料用量为:水166 kg/m3、水泥220 kg/m3、粉煤灰146 kg/m3、矿粉50 kg/m3、砂756 kg/m3、石子(具体用量未给出)、混凝土外加剂8.7 kg/m3。
3.2 混凝土拌和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和施工效率,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需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为保证原材料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投料,需控制砂石料的称重计量偏差控制在10kg内,水泥和粉煤灰的称重计量偏差则控制在5kg内,而减水剂的偏差更是精确到不大于50g。这种高精度的计量方式有效保证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从而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1]。在混凝土拌和时间方面,要求拌和时间不少于60s,这样一来才能够使胶凝材料能够充分包裹骨料,确保混凝土达到均匀一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混凝土出料时的坍落度检测。将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60~200 mm,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3 浇筑技术
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应力强等内在特征,浇筑技术的高低,能直接决定建筑性能和建筑质量。在开展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浇筑的位置以及流程,混凝土浇筑入模的流畅度和均匀性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结构裂缝、结构空洞等问题。如果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失就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热量被积攒在混凝土中,大大降低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必须确定强度符合相关规定,才能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在墙体浇筑方面,应将厚度控制在5cm,将高度控制在45cm,并且浇筑间隔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在柱浇筑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钢丝网片。在梁、板浇筑方面,应保证坡度相同,在筏板凝固之后,再开展二次浇筑工作。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应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快速完成抹压成型工作。
3.4 振捣方案确定
①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操作振动棒时必须遵循“快速插入、缓慢拔出”的原则,避免过度振动或遗漏振动。在混凝土浇筑至距离边模板5 m处时,应将布料管置于边模板位置,使混凝土从边缘向中心浇筑,以防止砂浆和浮浆在边模板处积聚。每次振捣完毕后,应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一遍压实,随后使用长刮尺刮平、铁抹子拍打压实、木抹子搓平[2]。②对于斜面坡度混凝土,为防止因过长的浇筑层而产生施工冷缝,必须严格控制浇筑层的交接时间;同时,应控制分层厚度,确保布料均匀且完全覆盖。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和微裂缝的产生,建议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并精确控制振捣程度以避免气泡的形成。振捣间距应按照50 cm的梅花形布置,采用自后向前的振捣流程,操作时应垂直向下将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对于底板、剪力墙、承台等关键部位,需特别加强振捣。
3.5 养护技术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全面落实养护工作,科学控制混凝土温度,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将裂缝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喷射养护;终凝后,应进行浇水。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允许踩踏,也不允许安装支架和模板。为避免阳光照射、风等因素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可以使用锯末、竹帘、草帘和麻袋板有效覆盖混凝土。在浇水时,浇水次数应以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为宜。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而言,浇水养护的时间应在7天以上。对掺和粉煤灰、矿渣、缓凝型外加剂拌制的混凝土而言,浇水养护的时间应在14天以上。冬季温度达到0℃以下,同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很容易发生冻结的问题,导致裂缝的出现,这时需要合理应用预应力孔的绝缘方式。在拆除覆盖层时,应切实遵循分层拆除、逐步拆除的基本原则;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最大温差处于20℃以下时,应将覆盖层全部拆除。
结束语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仍然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工期延误以及安全风险等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施工项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无法真正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从提高建筑工人专业技能、引入先进技术、优化施工管理方式以及加强质量监督等方面不断努力,积极学习行业先进技术,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断发展,进而为建筑行业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姝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1(4):84-86.
[2] 柯志彬.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8(0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