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骨科 221000
摘要:目的 探析中药溻渍联合热罨包对肩袖损伤护理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4月,56例肩袖损伤患者。对照组,n=28,2023年1月- 8月就医,热罨包干预。观察组,n=28,2023年9月-2024年4月就医,热罨包联合中药溻渍干预。综合比对。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肩部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刺痛不移、夜间剧痛、舌暗或瘀点、脉弦或沉涩)改善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功能、疼痛、主动前屈活动度、前驱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外展角、前屈角、外旋角)恢复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 在肩袖损伤患者中,予以中药溻渍联合热罨包联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并缓解其疼痛情况,推荐。
关键词:中药溻渍;热罨包;肩袖损伤;肩关节 功能;肩关节疼痛
引言:肩袖损伤(RCI),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影响那些需要经常活动肩关节的人群,譬如程序员、搬运工、手工劳动者和外科医生等[1]。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广的关节,肩袖损伤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近年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中药溻渍、热罨包、温针灸、推拿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3,4]。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溻渍联合热罨包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为研究开始时间,2024年4月为研究截止时间,取研究区间内56例肩袖损伤患者,以就医次序划分小组。对照组,n=28,2023年1月- 8月就医。观察组,n=28,2023年9月-2024年4月就医。纳入标准:参照《肩袖损伤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5],且伴有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患者问答切题、具有清晰自我认知;知悉后续研究流程,可配合参与。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肩关节部位皮肤破损或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视听障碍患者。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6~71(53.85±2.51)岁;病程2~11(6.09±1.11)周;左侧损伤12例,右侧损伤1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36~72(53.81±2.64)岁;病程2周~12(6.13±1.07)周;左侧损伤13例,右侧损伤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热罨包干预护理,观察组在热罨包干预护理的基础上继续接受中药溻渍干预护理。
热罨包干预护理:药剂组成:20g艾叶、透骨草,15g苍术、没药、路路通、红花、乳香、桃仁、土虫、地龙、葛根、茯苓、羌活,10g甘草、桂枝。所有药物清洗后打碎,结合患者患处具体情况,为其制作适宜的热罨包,浸水煮沸,取出药物,挤出多余水分,待药物降至适宜温度(通常,在45℃~50℃之间),将热罨包敷于患处,并用弹力带固定,持续热敷40min,1d/次,热敷期间注意监测热罨包温度。当热罨包温度低于40℃时,可将其取下使用微波炉加热至适宜温度继续热敷。
中药溻渍干预护理:药剂组成:15g当归,10g独活、紫荆皮、赤芍、川芎,5g白芷,2条全蝎。将独活、白芷、紫荆皮、全蝎研成粉末后,再将剩余当归、赤芍、川芎水煎取汁,最后将药物粉末与药汁相混合。混合后,取纱布(8层40cm×40cm大小)浸泡,充分浸泡后取出拧干(不滴水即可),再将其敷于患处,使用保鲜膜固定,1d/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干预。
1.3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中医医证候积分。涵盖:①肩部肿胀,②关节活动障碍,③刺痛不移,④夜间剧痛,⑤舌暗或瘀点,⑥脉弦或沉涩,症候分为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等4个等级,评分分别为 0 分、1 分,2 分和 3 分,中医证候积分高,临床症状严重。(2)肩关节评分。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6]评估,涵盖:功能、疼痛、主动前屈活动度、前驱力量、患者满意度等几方面测试,评估分数分别为10分、10分、5分、5分、5分,总分35分,分数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3)关节活动度。使用量角器对患者的外展角、前屈角、外旋角进行测量。(4)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7]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分(无痛)-10分(最痛)。根据患者主观疼痛感受对疼痛程度评分。分数高,痛感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证候积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肩部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刺痛不移、夜间剧痛、舌暗或瘀点、脉弦或沉涩等症状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相比之下,观察组较好(P<0.05)。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组别/例数 (n=28) | 肩部肿胀 | 关节活动障碍 | 刺痛不移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49±0.31 | 0.57±0.17 | 2.25±0.31 | 0.62±0.29 | 2.05±0.38 | 0.65±0.30 |
对照组 | 2.51±0.32 | 1.24±0.18 | 2.26±0.33 | 1.12±0.25 | 2.08±0.33 | 1.10±0.26 |
t | 0.238 | 14.319 | 0.117 | 6.910 | 0.315 | 5.998 |
P | 0.813 | <0.001 | 0.907 | <0.001 | 0.754 | <0.001 |
续表1
组别/例数 (n=28) | 夜间剧痛 | 舌暗或瘀点 | 脉弦或沉涩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49±0.28 | 0.55±0.21 | 2.16±0.41 | 0.71±0.32 | 2.15±0.28 | 0.59±0.28 |
对照组 | 2.51±0.29 | 1.25±0.18 | 2.14±0.33 | 1.12±0.31 | 2.19±0.36 | 1.30±0.29 |
t | 0.263 | 13.392 | 0.201 | 4.869 | 0.464 | 9.320 |
P | 0.794 | <0.001 | 0.841 | <0.001 | 0.644 | <0.001 |
2.2肩关节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疼痛、主动前屈活动度、前驱力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评分较高,说明其肩关节功能整体恢复较好(P<0.05)。见表2。
表2 肩关节功能比较(±s)
组别/例数 (n=28) | 功能 | 疼痛 | 主动前屈活动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49±0.5 | 8.58±1.24 | 2.21±0.56 | 8.73±1.07 | 1.05±0.55 | 4.46±0.29 |
对照组 | 2.51±1.32 | 7.29±1.18 | 2.23±0.74 | 6.12±1.29 | 1.09±0.64 | 2.24±0.27 |
t | 0.075 | 3.988 | 0.114 | 8.240 | 0.251 | 29.647 |
P | 0.941 | <0.001 | 0.910 | <0.001 | 0.803 | <0.001 |
续表2
组别/例数 (n=28) | 前屈力量 | 患者满意度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1.13±0.442 | 3.72±0.29 | 1.12±0.58 | 3.62±0.27 |
对照组 | 1.11±0.48 | 2.23±0.26 | 1.11±0.64 | 2.37±0.35 |
t | 0.162 | 20.243 | 0.061 | 14.963 |
P | 0.872 | <0.001 | 0.951 | <0.001 |
2.3肩关节活动度
干预前,两组患者外展角、前屈角、外旋角活动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外展角、前屈角、外旋角活动度恢复较好(P<0.05)。见表3。
表2 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例数 (n=28) | 外展角 | 前屈角 | 外旋角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2.18±4.56 | 81.25±5.07 | 69.58±5.56 | 82.48±3.24 | 35.15±3.55 | 53.16±3.29 |
对照组 | 52.23±4.74 | 67.42±4.29 | 70.11±5.62 | 78.29±2.38 | 35.06±0.64 | 46.21±3.27 |
t | 0.040 | 11.019 | 0.355 | 5.515 | 0.132 | 7.928 |
P | 0.968 | <0.001 | 0.724 | <0.001 | 0.895 | <0.001 |
2.4疼痛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说明其疼痛情况较轻(P<0.05)。见表4。
表4 RNS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观察组/28 | 7.38±0.59 | 2.26±0.25 | 42.280 | <0.001 |
对照组/28 | 7.35±0.55 | 4.34±0.26 | 26.181 | <0.001 |
t | 0.197 | 30.514 | ||
P | 0.845 | <0.001 |
3讨论
祖国医学中,将肩凝、肩痹、痹证等疾病归类于RCI范畴,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8]。中医学认为,人体素体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骨得不到滋养,从而引发疼痛[9]。《黄帝内经》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这表明风寒湿邪是导致痹证的关键因素[10]。当风寒湿邪侵袭肩关节时,会导致气血凝滞,经脉气血受阻,肩部肌肉失去滋养,不通则痛,从而出现肩部疼痛[11]。此外,跌扑损伤也会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肌筋气机停滞,血脉瘀阻,筋骨痹通,屈伸不利[12]。由此可见,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素体虚弱,气血亏虚,经脉失养;二是风寒湿邪侵袭,跌扑损伤,瘀血阻络,不通则痛[9]。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加之外邪侵袭、跌扑损伤,导致局部脉络瘀阻,筋脉不畅,引发肩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辨证为气滞血瘀型[10]。因此,在干预本病时,应重视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肩关节功能好、肩关节活动度好、肩关节疼痛程度低(P<0.05)。说明,在肩袖损伤患者中,实施中药溻渍连个热罨包干预护理后,效果较好。分析原因:热罨包,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外敷疗法,通过将研磨成粉末的中药加热后敷于患处,药物能够通过皮肤渗透至病痛部位,有效缓解局部不适
[13]。在热罨包中艾叶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祛湿止痒;透骨草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痛;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没药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路路通可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乳香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桃仁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土虫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地龙可清热息风、平喘通络;葛根可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羌活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甘草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中药溻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治法[14]。主要将中药煎煮后,用其药液直接浸泡或湿敷于患处的方法,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15]。中药溻渍中,当归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独活可祛风湿、止痛、活血通络;紫荆皮可活血、消肿、解毒;赤芍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全蝎可祛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在中药溻渍与热罨包中诸味中药的相互配伍下使用,可以有效辅助治疗肩袖损伤。
综上,在肩袖损伤患者中,予以中药溻渍联合热罨包干预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患者肩关节疼痛,促进其恢复,推荐。
参考文献:
[1] 林燕,谢汀琳,潘廷明.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11):3324-3327.
[2] 肖悦,罗莹莹,刘红杏,等. 针灸推拿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2024,22(21):5-8.
[3] 袁海洲,李君,李云,等. 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24,33(7):1248-1250.
[4] 王甜. 舒筋活络汤结合针灸对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4,43(5):22-24.
[5] 中华中医药学会,杨伟毅,刘军. 肩袖损伤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医正骨,2024,36(1):1-9.
[6] 张志昌,茹庆超,杨挺,等.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UCLA、VAS评分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61-63.
[7] 刘晓莉,徐小,金佳佳,等. 规范化疼痛管理结合微场景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2023,28(7):1364-1367.
[8] 张杰超,梁永瑛,何勇,等. 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循经按摩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24,40(4):21-25.
[9] 董志辉,徐建杰,季伟,等. Hold-relax手法联合中药溻渍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8):3107-3112,3125.
[10] 李怡飞,王婕妤,刘琼,等. 精细化护理对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4,32(3):107-109,122.
[11] 张宇帆,李璐睿惠,肖京. 肖京主任诊治颈源性肩背痛的临床经验[J]. 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8):144-146.
[12] 陈君,李立国,宁南义,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2):90-92.
[13] 郭诗晓,张健,赖维华. 中药热罨包保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113-114.
[14] 刘琴,陈钱,林健兴,等. PRP联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3,10(28):84-86,94.
[15] 黄翠玲,杜欢,周群. 中药溻渍联合热罨包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的影响[J]. 中医外治杂志,2023,32(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