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30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耿越

沈阳科技学院  110167

摘要 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有效对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探讨当前高校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形态下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针对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确立提升方向和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今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同时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电商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市场的日益繁荣,电商行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电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认为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旨在打破学校教育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业务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沈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与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商人才培养策略,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形态下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电商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地开展了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也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在国内,随着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动,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学者们主要围绕产教融合的模式、机制、实践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部分学者一方面关注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强调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另一方面研究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和途径,如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其中,路静文(202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探讨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匮乏、产教融合的落实程度未达到预期要求、企业给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较少及其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园、高校等多个层面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陈华,白卫星(2023)在梳理电商特色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产教融合下构建电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电商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探索学院改革模式,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产教融合下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衔接职业教育“1+X”证书政策,开发校企“课+赛+证”合作课程体系等对策和措施。然而,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在产教融合的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滞后

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我校的电商课程更新较慢,无法及时涵盖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商运营、社交电商营销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例如,在社交电商兴起后,未能及时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对社群运营、粉丝经济、数字经济等关键概念和实际操作缺乏了解。同时,我校仅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设了电子商务方向供学生们选择,在电子商务方向开设的课程数量严重不足,仅停留在了解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网络营销基本方法的层面,并未深入研究开设当前电子商务领域新兴技术等相关的课程。

  1.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市场需求和格局都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高校电子商务知识培养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设施不足,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高校的电商实验室设备陈旧、软件更新不及时,无法模拟真实的电商运营环境,学生在实践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有效的锻炼。在学科安排上,实践课主要以脱离实际的商业运行环境的电子商务实验和实训操作为主,缺少与业界的真正的互动,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方向中仅设置24学时的实践操作环节,实践课程数量不足加之学时少之又少。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管理不够重视,难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高校普遍缺乏高效、畅通的校企合作渠道和提供学生顶岗实训的机会,教育内容本身与实践应用匹配度不高。

 3.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提供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实践、参与课程开发等,但在短期内可能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一些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被动地响应学校的合作需求。对于一些小型电商企业来说,自身运营压力较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与高校的合作中,合作动力不足。即使部分企业与高校开展了合作,但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如简单地接收学生实习、举办一些讲座等,缺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例如,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企业可能只是提供一些案例资料,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关键环节,导致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高校应建立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密切关注电商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模式、新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电商行业研讨会、学术会议等,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开设电商行业前沿讲座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到校为学生讲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紧跟社会、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应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先进的电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完善的电商运营软件和模拟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例如,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跨境电商店铺的运营、商品上架、订单处理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和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此外,安排校内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3.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降低企业的合作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推行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围绕电商产业链设置专业和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学校与电商企业共建电商产业学院,对接收学生实习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对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共同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陈华,白卫星.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型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3,40(04):105-110.

[2]路静文.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1):244-246.

[3]黄江美.产教融合模式下广西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探究[J].江苏商论,2021,(08):123-125.

课题来源:

2023年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项目编号:LMJX2023031;

2024年沈阳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3621-2024-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