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门诊部 430300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管理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管理。旨在优化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10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标准PICC护理,循证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包括个性化的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预防及患者教育。主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感染率、血栓形成率、导管移位率及导管阻塞率均较低(P<0.05)。此外,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01)。循证护理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PICC置管;循证护理;癌症患者;并发症管理;护理质量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癌症患者的静脉治疗中应用广泛,因其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和长期安全性,成为癌症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PICC置管在使用过程中常伴有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等并发症,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护理负担。近年来,循证护理逐渐成为优化PICC置管护理管理的重要策略,通过整合最新的护理研究证据,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管理对癌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ICC置管的适应症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确诊为癌症并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排除标准包括: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对导管材料过敏或无法配合护理的患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循证护理组100例。
1.2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标准的PICC置管护理,护理内容包括PICC导管的每日检查、定期换药、局部皮肤护理及导管冲洗。护理人员依据医院标准操作流程(SOP)进行导管维护,并对患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如导管保护、感染预防等。循证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循证护理依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制定具体护理方案。主要措施包括:感染预防:护理团队采用无菌技术对导管进行操作,定期使用抗菌敷料,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最新证据调整换药频率。血栓形成预防:根据循证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加强对PICC导管部位的血流监测,指导患者定期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导管阻塞预防:实施定期的导管冲洗,并根据最新证据选择更为有效的冲洗溶液。对于高危患者,增加导管维护频率,减少导管阻塞的风险。患者教育:根据循证护理的原则,护士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尤其是在导管维护、感染预防及血栓形成风险管理方面进行详细指导。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及导管阻塞的发生情况。
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即导管正常使用至拔管的时间长度。
患者满意度: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对PICC置管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循证护理组为10%,常规护理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血栓形成率在循证护理组为7%,常规护理组为12%,差异显著(P=0.01)。导管移位率在循证护理组为4%,常规护理组为8%(P=0.02),而导管阻塞率分别为5%和10%(P=0.01)。此外,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8.3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具体数据见表格。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指标 | 常规护理组(n=100) | 循证护理组(n=100) | χ²/t值 | P值 |
感染发生率(%) | 15 | 10 | 1.9 | 0.04 |
血栓形成率(%) | 12 | 7 | 2.7 | 0.01 |
导管移位率(%) | 8 | 4 | 2.4 | 0.02 |
导管阻塞率(%) | 10 | 5 | 2.5 | 0.01 |
患者满意度(分) | 78.5 | 88.3 | 8.9 | 0.001 |
2.2 导管留置时间
循证护理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护理组,分别为115.2天和98.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表明循证护理组在导管的有效维护上表现更优。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管理在降低癌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循证护理的个性化干预策略有效减少了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及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循证护理组在感染控制和血栓预防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与近年来多项研究的结论一致。通过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定期使用抗菌敷料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换药频率,有效降低了感染的风险[1]。此外,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性使用结合肢体活动指导显著减少了血栓形成的发生,这与相关循证护理研究提供的最新证据相符[2]。
其次,循证护理干预显著延长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15.2天,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8.4天。这一结果说明循证护理干预策略不仅可以有效维护导管功能,还可以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提前拔管情况,进而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这一发现提示,在PICC置管管理中,基于最新护理证据的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导管维护的整体效果。此外,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发现。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基于循证护理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更符合患者的需求,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3]。尤其是在患者教育方面,个性化的指导提升了患者对自身导管护理的认识与参与度,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证实了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管理对癌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华丹. 循证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3,36(23):121-123.
[2]盛晓燕, 谢蕾, 赵宝芳, 等. 循证护理在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30(07):121-124.
[3]李海英, 罗畅.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38(1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