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2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毕业设计内容与行业信息化发展紧密结合,研究结合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我校办学定位,对毕业设计任务量进行试点改革,将BIM技术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本文详细阐述了改革方案设计、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奖励机制与改革实践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需紧跟行业步伐,注重实践与创新。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引入BIM技术,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方案设计
1.1毕业设计任务量改革
根据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我校办学定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任务量进行试点改革。改革后的毕业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传统的论文撰写,还需结合BIM技术,完成从项目设计到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任务。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1.2BIM信息化融合
将BIM技术融入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利用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工程量计算、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模拟等。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大学四年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3 协同创新精神培养
在毕业设计中强调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分组合作,学生需共同完成BIM模型的建立、优化及后续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中,学生需不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二、关键问题解决方法---BIM技术引入的具体路径
2.1 BIM技术培训与预学习
时间安排: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组织为期数周的BIM技术培训,内容涵盖BIM基础理论、常用软件操作、建模技巧及案例分析等。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确保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通过面对面交流解决疑惑。
考核机制:培训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或项目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BIM技能。
2.2 BIM技术资源准备
软件授权:与学校合作的BIM软件供应商协商,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期间所需的软件授权。
硬件支持:确保学校机房或学生个人电脑具备运行BIM软件的硬件配置。
案例库建设:建立包含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筑案例库,供学生选择作为毕业设计的基础。
2.3 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细化
项目背景:简要介绍所选案例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规模、功能需求、地理位置等。
任务模块:明确毕业设计需完成的BIM任务模块,如三维建模、工程量计算、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模拟等,并设定各模块的完成标准和时间节点。
协同要求: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及沟通机制。
2.4 分阶段指导与反馈
阶段汇报:设定定期(如每两周或每月)的进度汇报会议,学生需准备PPT或演示文稿展示阶段性成果,接受导师和评委的点评与指导。
即时反馈: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或学习通),方便学生随时提问和获取反馈。
三、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标准多元化
技术能力:评估学生BIM技术的应用能力,包括建模质量、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等。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或优化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加分。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评及导师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文档撰写能力: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评价方式多样化
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团队成员间的互评,提升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导师评价:导师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评价,给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企业导师评价: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导师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
四、激励机制与成果展示
4.1激励机制
设立“优秀毕业设计奖”,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根据BIM技术的应用程度、创新成果的实际价值等因素,设立“BIM技术创新奖”、“最具市场潜力项目奖”等特色奖项。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肯定。同时,获奖学生将获得荣誉证书、奖学金或实习推荐等实质性奖励,以此激励更多学生投身于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中。
4.2成果展示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平台。线上,过学校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设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展示专区,将学生的BIM模型、设计报告、视频演示等成果进行数字化展示,方便师生及业界人士随时随地浏览和评价。
线下,组织毕业设计展览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在校学生共同参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扩大毕业设计的影响力,促进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五、改革实践应用价值
研究实施范围为工程造价专业2019级、2020级部分BIM毕业设计学生。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工程造价所有专业毕业生。本项目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5.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通过融入BIM全国毕业设计大赛的实战背景,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毕业设计的创作之中,还能在参赛挑战与潜在获奖机遇的双重激励下,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驱动力。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索热情。
5.2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
BIM毕业设计大赛覆盖从建筑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广泛模块,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综合工作能力。本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此类综合性强、挑战性高的项目,促使他们在课外主动补充大量专业知识,如机电专业模型构建、管线优化、动画视频制作等,这些往往是学生日常学习中鲜少触及的领域。此外,赛前的理论知识储备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在建筑构造、平法、算量等核心专业知识上的理解与掌握。
5.3强化团队协作能力
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3至5人的小组中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从任务分配到进度监控,再到最终的现场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之间紧密协作、相互支持。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毕业后快速融入职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5.4提升协调管理与现场应变能力
作为小组的核心,组长需承担起作品提交、团队监督及问题协调等多重职责,这无疑是对学生协调管理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同时,在全国性的大赛舞台上与众多高校学子同台竞技,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锻炼了他们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战基础。
通过引入BIM全国毕业设计大赛作为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业知识深度、团队协作能力及协调管理能力。这一改革方案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顺利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以赛促学”的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前沿的BIM技术,还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展现了较高的教育应用价值。项目名称: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MJG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