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9
/ 2

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梅振东

万宁市北大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海南省万宁市  571500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散养生猪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防疫措施不够完善,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频发,给养殖户和农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旨在分析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问题;对策

、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水平不高

在基层散养生猪的过程中,许多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系统的养殖技能,主要依赖传统经验进行养殖,导致疫病防治工作滞后。这种管理水平不足表现为防疫意识薄弱,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疫病隐患,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无法有效控制疫病传播。同时,许多养殖户对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机制不了解,忽视了疫苗接种和日常防疫管理的重要性,常常陷入被动应对疫病的局面。管理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了疫病的防控效果,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导致经济损失严重。

(二)疫苗使用不规范

在基层散养生猪的过程中,疫苗使用不规范是导致疫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养殖户对疫苗的使用缺乏科学认识,未能按要求进行接种。有些养殖户存在随意接种、漏接或过度接种的现象,导致疫苗无法发挥有效的防控作用。此外,一些散养户使用疫苗时不遵循储存和运输要求,疫苗失效的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养殖户对不同疫苗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安排缺乏了解,无法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合理接种。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大大削弱了疫病的预防效果,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

(三)卫生条件差

基层散养生猪的饲养环境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的问题,这是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养殖户的养殖场地简陋,猪舍通风不良、湿度大、光照不足,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同时,粪便清理不及时,污水横流,极易导致疫病的传播。缺乏专门的消毒设施和措施,使得疫病防控难以落实。环境卫生差不仅增加了疫病暴发的风险,还影响了生猪的健康和生长,进一步加重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因此,改善卫生条件是疫病防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缺乏专业技术支持

基层散养生猪过程中,许多养殖户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支持,导致疫病防治效果不佳。大多数散养户依赖个人经验进行养殖,缺少科学的技术指导,无法准确识别疫病的早期症状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此外,由于基层地区兽医资源有限,养殖户在遇到疫病时难以及时获得专业帮助,往往错失最佳防控时机。缺乏针对性的防疫方案和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剧了疫病的传播风险,影响了养殖效益和生猪的健康水平。专业技术支持的不足是散养生猪疫病防控中的一个重要短板。

(五)信息传播不畅

在基层散养生猪的疫病防治中,信息传播不畅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散养户主要依赖传统的口头传播和个人经验,无法及时获取有关疫病预防、控制和处理的最新科学信息。一旦疫病发生,相关的疫情预警、疫苗接种时间和防控措施等信息无法迅速传达给养殖户,导致防疫工作滞后。此外,基层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限制了养殖户与专业技术人员、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这种信息传播不畅大大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削弱了整体的防控能力。

、疫病防治的对策

(一)加强养殖管理培训

为提高基层散养生猪的疫病防治能力,首先应加强养殖管理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技术培训班,邀请兽医专家和养殖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传授科学养殖知识和疫病防控措施。培训内容应包括生猪常见疫病的识别与防治、饲养管理、营养搭配、环境卫生及疫苗接种等方面。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为散养户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时更新的疫病防控信息,帮助他们掌握防疫技能和管理经验。同时,通过宣传和普及,增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遵循科学养殖规范,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1]

(二)规范疫苗使用

规范疫苗使用是提高散养生猪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根据不同疫病的流行特征和生猪的生长阶段,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和剂量。其次,养殖户需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各类疫苗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接种。政府应加强对疫苗流通的监管,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疫苗质量合格、来源可靠,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记录制度,要求养殖户及时记录每次接种的时间、疫苗种类和数量,以便进行追踪和评估。通过强化疫苗的科学使用,增强生猪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和生猪的健康成长。

(三)改善养殖环境

改善养殖环境是有效防控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首先,散养户应注重养殖场地的选择,避免在潮湿、排水不畅的区域进行养殖,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点,有助于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其次,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环境卫生,减少污物、垃圾的堆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为此,可以设立专门的清洁和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特别是在疫病高发期。此外,应设置隔离区,及时隔离出现病症的猪只,防止疫情扩散。加强饲料的管理,确保饲料新鲜、无污染,降低因饲料引发的疫病风险。最后,鼓励散养户种植防疫植物,如香葱、薄荷等,有助于驱虫和提升猪只的免疫力。通过改善养殖环境,不仅能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还能提高生猪的生长效率和整体健康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是保障散养生猪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养殖户的技术支持力度,定期派遣兽医专家和畜牧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养殖户识别常见疫病、掌握防疫知识以及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针对疫病高发期,应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疫病隐患。还可以建立技术服务热线或线上咨询平台,方便养殖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取专业建议。此外,政府应积极推广和普及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如智能监控设备、自动化饲养系统等,帮助养殖户提高疫病监测和防控效率。通过加强专业技术支持,不仅能帮助散养户提高防疫水平,还能有效提升整体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是提升散养生猪疫病防治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疫病信息共享平台,养殖户、农业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可以实时交流和获取相关信息[2]。平台应包括疫病预警、疫苗接种时间表、常见疫病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养殖户掌握最新的防疫动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发布区域性疫病暴发的预警信息,指导散养户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疫病扩散。此外,平台还应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养殖户可随时在线咨询疫病相关问题,获取专业解答。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信息网络,能够有效整合疫病防控资源,推动防疫信息透明化、及时化,提升疫病防控的科学性和效率,从而减少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疫苗使用、改善养殖环境、提供专业支持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才能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和农产品的安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散养生猪疫病防治的重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雷程庆,罗康瑞. 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4, 45 (06): 25-27.

[2]叶卫生,孔令权. 基层散养生猪疫病防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2, 38 (01): 25+27.

作者简介

姓名:梅振东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90.03.11  

籍贯:海南万宁   职务/职称:初级助理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