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5
/ 2

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

潘飞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0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发电设备制造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员工流动性大、技术人员培养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提供管理优化的思路,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发电设备制造;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对策;可持续发展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复杂,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变化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发电设备制造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成为了该行业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1.1 人才短缺问题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对从业者的技能和技术背景要求高,随着技术升级,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而现有人才供给不足。《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以哈尔滨电气集团为例,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但其2019年数据显示,核心技术人员缺口高达15%,这直接影响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人才短缺不仅限制了创新研发,还增加了现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人才流失加剧。

1.2 员工流动性问题

员工的高流动性是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对企业影响尤为明显。行业中多家大型企业,诸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公司,近年来纷纷报告高技能人才流失率过高。据数据显示,东方电气集团在2018年经历了接近20%的技术员工流失率,这一数据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生产线中断和项目延误的风险,也增加了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和复杂的技术要求,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而一旦核心人才流失,企业就会面临技术空白,导致市场竞争力下滑。此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也使得技术人员倾向于选择薪资更高、工作环境更具吸引力的行业,如信息技术或互联网领域,从而加剧了发电设备制造单位的员工流动性问题。

1.3 技术人员培养的困难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以中国南方电网为例,培养一名具备高端设备操作技能的员工通常需要两年甚至更久,期间还需复杂的技术认证和实际操作经验积累。由于该行业所需技能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难度更大。此外,该行业对安全要求高,培训过程中还需大量安全培训投资。面对快速技术发展,企业难以及时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导致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长期不足,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这种困难延缓了技术革新,也限制了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

二、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行业吸引力与待遇不匹配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在薪酬待遇和工作吸引力方面,与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相比显得不足。尽管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巨大,但企业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却难以与这些高利润行业竞争。以东方电气为例,2019年其技术人员的平均年薪约为15万元人民币,而同期,互联网行业的技术人员平均年薪则超过了30万元。薪资待遇的差距使得大量潜在的高技术人才选择了更具吸引力的行业。此外,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许多工厂位于偏远地区,工作条件相对较为单调,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高素质人才。整体行业吸引力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在招聘和留住人才上的困难。

2.2 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需求的脱节

发电设备制造单位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脱节,已经成为影响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传统制造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往往更注重执行力和稳定性,但忽视了对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关怀。以哈尔滨电气为例,其在员工职业晋升渠道上的限制性较大,尤其是中层技术管理岗位,员工普遍反映晋升速度缓慢,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下降,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相对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所提供的快速职业发展机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员工职业规划、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许多年轻人才选择跳槽至发展前景更为明确的行业。

2.3 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人才培养体系上的不健全,是限制企业长远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缺乏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培训计划往往只针对短期需求,而非长期规划。以上海电气为例,该公司虽然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内部的培训体系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职业发展路径。企业通常更关注短期内的生产需求,忽视了对中长期人才储备的投资。加之行业内技术发展迅速,企业难以及时为员工提供最新的技术培训,这使得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上存在技术断层。

三、发电设备制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为提高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需要优化现有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薪酬水平、提供额外福利及职业发展机会来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以中国华能集团为例,该公司通过设立“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专项奖励和晋升机会,有效降低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失率。此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员工的贡献得到合理回报。激励机制的完善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3.2 加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培训

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以南方电网为例,该公司通过建立人才梯队管理系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发展路线和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晋升通道。此外,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在智能制造、自动化等新技术领域上的培训,以缩短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周期。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其职业成就感。

3.3 构建柔性管理机制

为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发电设备制造单位需要引入柔性管理机制。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时间、采用灵活的项目管理模式等方式,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中国东方电气集团近年来通过推行“弹性工作制”,让员工能够在更具自主性的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创造力。这种灵活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设备制造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管理中的困境,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针对性优化措施,发电设备制造单位能够有效提高人才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更是推动整个行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智能化转型、竞争战略与制造企业成本粘性[J]. 岳宇君;顾萌.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05)

[2] 大型电力装备企业智能制造实践之路[J]. 张叶同;王军奎;史健;孙灿良;张豪.智能制造,2022(01)

[3] 竞争战略、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J]. 翟胜宝;聂小娟;童丽静;程妍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1(04)

[4] 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层次原因与建议[J]. 李燕.发展研究,2020(08)

[5]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贾国云.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