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由来已久,其不断的变换其外衣,以隐蔽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能力、历史教学效果、学生人生信仰的侵袭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历史课堂,主要有以下危害。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中学历史教学
一.唯物史观的薄弱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因为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学才成为一门科学。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他们看不到偶然和必然的对立统一,鼓吹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还依据自身强烈的主观意识,将历史的发展归结于英雄的个人奋进,崇尚尼采的“超人理论”,看不到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样的历史观扭曲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脱离了现实,不利于学生在历史课程中了解和学习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冲击了作为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
二.史料实证的片面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曲解历史、恶搞历史,片面取材,不从整体、全面、对立统一的角度看问题,譬如,在苏联解体时期,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肆意猖獗之时,他们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置予全盘否定,看不到苏联体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他们对于斯大林冠以“屠夫”之名,看不到当时的历史情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看不到斯大林在具体历史形式下采取的行动所起到的作用。再譬如,对于开国领袖毛泽东,历史虚无主义抓住其晚年犯的错误大肆渲染,而看不到毛泽东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解放道路上的卓越贡献。历史虚无主义的片面性,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起着消极的影响。
三.历史解释的错误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和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基于于其错误的认识论、方法论,用片面的史料,对历史作出极具个人主观色彩的错误评价。例如汪精卫,在历史虚无主义者那里,汪不是一个汉奸了,而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历史英雄;在他们看来,慈禧太后掌政,稳定了国家政权,成了“女强人”;李鸿章也并不是卖国贼,成了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功臣。这种历史解释与大众所知的历史知识相异,一些辨别能力差的大众百姓很容易被这种看似“新颖”实则错误的言论所误导。
四.时空观念的错乱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例如“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颁布圣旨时的话语是在明清之际才有的,而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宣讲当中,成了历朝历代的通用话语。这对于学生在认识现实或者历史社会史,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设置了阻碍,不利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五.家国情怀的缺失
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历史虚无主义传递的内容脱离了我国实际国情,否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抹杀了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祖国的认同感;否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抹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否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对四个自信的坚守失去了坚毅的心;不利于中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弱化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从错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宣传错误的历史观点。希望我们的老师抱有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以正确的史观灌溉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