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工作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单位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 单位邮编: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含囊性成分肾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收的60名患有含有囊性成分的肾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检查手段将其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比较诊断准确率,联合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含有囊性特征的肾脏恶性肿瘤进行确诊时,单独采取CT扫描或MR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通常准确度不高。鉴于此,为了提升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有必要将CT与MR两种影像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它们各自的技术优点和特性,实现功能上的相互补充。
关键词:综合CT;MR影像学检查;含囊性成分;肾恶性肿瘤诊断;应用价值
肾脏肿瘤作为泌尿系统中较为普遍的肿瘤种类,其恶性比例较高。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对于治疗肾肿瘤极为关键[1]。现阶段,CT和MR等影像技术已成为临床上识别肾肿瘤的主要手段,它们为治疗决策提供了有力的诊断支持[2]。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肾脏肿瘤或类似肿瘤的病变常常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变化,使得影像学图像更为复杂,单独使用一种影像技术往往不足以揭示病变的典型特征,从而使得诊断和鉴别诊断面临更大的困难[3]。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0例含有囊性成分的肾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平行对照研究,旨在对比和分析联合应用CT与MR影像学技术对于含有囊性成分的肾恶性肿瘤在诊断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本院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收的60名患有含有囊性成分的肾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检查手段将其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30名患者被分入对照组A(采用CT扫描):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分布在35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6±10.39岁。另外30名患者分入对照组B(采用MR扫描):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龄介于34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7±10.41岁。剩余30名患者则被随机分配至联合组(进行联合检查):男性19名,女性11名,年龄范围在34至71岁,平均年龄为52.35±10.43岁)。三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的比较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表明本次研究设计合理且可行。所有纳入本研究的对象均通过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含有囊性成分的肾部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A(CT扫描):利用先进的SIEMENS SOMATOM Difinition AS 64排和Philips iCT 128排螺旋CT设备进行细致的扫描作业,精心调整各项扫描参数,并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注入碘佛醇(浓度为300mgI/ml),通过高压注射器以每秒3.0ml的速度注入对比剂。分别在对比剂注入后的不同时段(皮质期25秒、髓质期40秒、排泄期55至60秒)实施三个阶段的扫描,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后期优化处理。
对照组B(MRI扫描):指导患者采取最适宜的检查姿势,并使用GE signa HDxt 1.5T磁共振设备进行详尽的扫描。同样科学配置扫描参数,并在增强扫描时使用Gd-DT-PA对比剂,剂量为每千克体质量0.1mmol,以每秒2.5ml的速度注入。皮质期扫描在对比剂注入后20秒启动,髓质期在50秒后启动,排泄期则在76秒后启动,确保获取到清晰的图像。
联合组:该组实验结合了对照A和对照B的扫描方法,采用相同的步骤和技术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1)评估独立与综合检测的准确性,涵盖单独检测与组合检测的效果。(2)深入剖析CT与MRI影像的显著特征。
1.4 数据分析
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深入解析,数值型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呈现,并执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数据以百分比形式展示,采用χ2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诊断准确率
比较诊断准确率,联合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
表1比较诊断准确率(n,%)
组别 | 例数 | 肾癌囊性 | 囊性肾癌 | 诊断准确率 |
对照组A | 30 | 16 | 2 | 60.00 |
对照组B | 30 | 15 | 2 | 56.67 |
联合检查 | 30 | 22 | 4 | 86.67 |
χ2 | 7.428 | |||
P | 0.024 |
3讨论
在多种检查手段中偶现误判情形,尤其是MR对于出血情况的侦测更为敏感,能够更加明确地呈现出分隔及其形态;CT则在揭示钙化方面表现突出。囊性肾瘤较为罕见,其临床辨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囊性区域分隔通常均匀,不伴有显著的壁内结节[4]。由于囊肿可能因出血或感染而与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相似,临床上易发生误判。将CT与MR的影像学数据单独用于诊断含有囊性成分的肾恶性肿瘤时,其准确性并不理想,容易导致误诊
[5]。为了提升诊断的精确度,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将CT和MR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融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总而言之,在含有囊性成分的肾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单独依赖CT或MR影像学手段的准确率有限,因此,为了增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当联合应用CT和MR影像学检查,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功能互补。
参考文献
[1] 林春煌,蔡珊珊,陈请水. 综合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含囊性成分肾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2):2239-2241.
[2] 蒋召强,刘洁,刘圆圆,等. 检测异常糖链糖蛋白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6):16-18.
[3] 匡秀锋,王辉阳,项尖尖,等. 超声造影融合微血流成像在肾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2,31(8):665-670.
[4] 陈波,左毅刚,王海峰,等. 影像组学在良恶性肾肿瘤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及治疗反应预测中的应用进展[J]. 山东医药,2023,63(14):106-109.
[5] 邱实,陈坤,衣琳,等.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浆GAPDH cfNA水平对诊断及预后的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9):132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