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南川实验学校 408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凭借其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建构,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建构
1项目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1.1 项目学习的概念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激励学生针对这些任务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需在团队合作中深入探究,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解答问题,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以此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1.2 项目学习的特点
项目学习具备四大显著特性:建构性、真实性、过渡性和实践性。建构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将已有的认知经验融入当前的项目情境,通过深入的分析、推导、研究和理解,深化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习得新的学习技能,从而实现核心知识的重新建构。真实性则体现在项目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都是真实且实用的,能够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过渡性表明项目学习是一个从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逐步过渡的过程,学生需通过信息查找、整理和分析等低阶认知活动,逐渐过渡到自主性知识理解、技能实践与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行为。而实践性则强调项目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究、理解与应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认知和实践空间,使他们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不断提升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价值及意义
2.1点燃学习兴趣,强化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发现数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他们便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2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活动课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通过参与分工合作、实验调查、建立模型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有助于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3推动思维发展,塑造数学素养
数学活动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学生们能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甚至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这种数学素养的形成,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项目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建构
3.1 教学设计的精心筹备与前期准备
要确保一堂数学活动课的成功,教师课前的充分备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对数学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尽的预设,同时,鉴于数学活动课的开放性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能够自主生成学习内容。此外,学情分析和环境支持分析是项目活动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3.1.1 明确项目任务,引领学习方向
项目任务是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灵魂,它等同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目标。一个清晰、明确的项目任务能使学生迅速锁定问题,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教师需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当前能力水平,并据此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出租车计费问题”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探究路程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3.1.2 组建项目小组,促进合作探究
组建合适的项目合作小组是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能否深入参与数学活动的关键。科学的学习小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或同组同质的原则。同组异质原则意味着将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使他们通过能力互补、互帮互助的方式合作探究学科知识。例如,一个小组内可以有擅长逻辑推理的学生、擅长计算的学生和擅长应用的学生,他们可以在项目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组同质原则则是将最近发展区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使他们合作研究难易程度相符的学习任务,实现高效的合作探究。
3.2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项目化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重点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境教学,将难点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校园建筑设计”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计校园建筑的过程中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3.3 开展项目活动,实现自主探知与合作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各组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探知问题,将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从而对自主学习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符合他们当前的认知发展区,也更适合他们自主研究和寻找问题的答案。
3.3.1 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抽奖活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探讨。
3.3.2 探究问题,合作求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探究“抽奖活动”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分别研究不同抽奖方式的公平性,并汇总结果进行讨论。
3.3.3 展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各小组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汇报、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例如,在展示“抽奖活动”的探究成果时,各小组可以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和结论,其他同学则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3.4 变式拓展练习,深化项目化学习内容与应用能力
项目学习模式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拓展学习。教师通过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同一类型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帮助他们运用项目学习的模式去探究新的问题。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出租车计费问题”类似但情境不同的变式练习,如“水电费计费问题”、“手机套餐选择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变式拓展练习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项目化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学习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建构,不仅强调了教师在课前准备、问题情境创设、项目活动开展及变式拓展练习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更凸显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合作、创新与实践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应持续优化项目学习模式,为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注入更多活力,培养更多具备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海峰.项目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建构[J]. 2018.
[2]李国平.项目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建构[J].文理导航(下旬), 2017.
[3]姚杰.基于项目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建构与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6(7):00154-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