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2
/ 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李晓婷1李春妍2王甜2 赵菲2 陈晓勇2贺超3

1山西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2山西省气象局

3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保障中心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的路径,如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的管控、完善预算监督体系、提高人员素质等,为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合理配置资源

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对各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确保资源优先配置到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和严格的预算执行,能够有效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金浪费和滥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预算管理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确保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项目实施和服务提供能够顺利进行,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四)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1.缺乏战略规划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仅仅关注短期的资金需求,导致预算与单位的发展目标脱节。

2.基础数据不准确

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影响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对资产存量、人员数量等数据统计不全面,导致预算编制出现偏差。

3.方法不合理

一些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预算松弛。同时,缺乏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效益评估,导致一些项目预算不合理。

(二)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1.随意性较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一些单位为了满足临时需求,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支出项目或调整支出金额,导致预算执行失控。

2.支出进度不均衡

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进度不均衡,前期支出缓慢,后期为了完成预算任务而突击花钱,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项目管理不善

对于专项项目,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预算执行效果。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1.内部监督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监督力度不够,难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2.外部监督有限

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的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后检查,缺乏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同时,外部监督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监督效果有限。

3.信息公开不充分

事业单位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预算的了解有限,难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1.专业知识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知识和技能,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流程和方法不熟悉,影响了预算管理的质量。

2.责任意识不强

一些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3.沟通协调不畅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的参与度不高,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预算执行难度加大。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1.制定战略规划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制定长期的预算规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单位的发展需求和资源状况,确保预算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2.完善基础数据

加强对资产存量、人员数量、业务活动等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准确。建立基础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优化编制方法

采用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打破传统的增量预算模式。对所有的支出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根据项目的必要性和效益性确定预算金额。同时,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效益评估,提高项目预算的科学性。

(二)加强预算执行的管控

1.严格审批程序

建立健全预算调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的范围和程序。对于确需调整的预算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2.均衡支出进度

加强对预算支出进度的监控,制定合理的支出计划,确保支出进度均衡。对于支出进度缓慢的项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支出进度。同时,避免突击花钱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专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加强项目实施进度的监控和资金拨付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和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完善预算监督体系

1.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监督。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2.强化外部监督

加强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预算监督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督。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3.推进信息公开

加大事业单位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预算透明度。通过单位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对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预算管理培训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大家积极参与预算管理。

3.促进沟通协调

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财务部门应主动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需求,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的预算管理建议和服务。业务部门应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语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的管控、完善预算监督体系、提高人员素质等路径,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建霞.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2022(5):10-12.

[2]赵琰琰.基于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2(12):47-49.

[3]胡雨薇.数字化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2(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