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用人需求下降,但用人要求却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攀升,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就业主要群体和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关系着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目前,国内对就业教育做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探索,主要基于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或基于工作实践经验的研究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贯通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推动高校就业育人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通过分析现有就业教育现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及思政教育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型就业育人模式。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贯通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就业教育创新的力度不够
当前,就业教育课程内容往往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也亟待加强,以确保就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因此,必须加大就业教育创新力度,推动就业教育与时代发展同步,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需求。
1.2就业教育尚未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有机整合。目前,高校往往将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开设置,缺乏将两者有效结合的课程设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价值观教育。其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协同合作。就业指导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缺乏融合。高校在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时,往往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开进行,未能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将就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有机结合。
1.3现有的对策建议针对性不强
现有对策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契合度不够高,难以真正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在制定就业教育政策时,往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统一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高校的就业教育课程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的软技能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脱颖而出;高校就业教育的评估机制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对就业教育效果的评估往往停留在就业率等表面数据上,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长远影响的深入分析。
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贯通培养实践路径
2.1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根据自己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而建立发展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展开知识学习和能力建设,以实现生涯发展目标。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体实现就业的充分条件,唯有明确职业,做好规划建设,才能够激励个体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而就业教育则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条件,唯有通过就业指导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才能够确保学生后期职业生涯的发展,并实现其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学生的职业发展。
2.2 构建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的贯通培养,高校应构建个性化的指导机制。首先,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测评,了解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其次,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发展指导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规划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此外,高校还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职业特点,积累工作经验。
2.3 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活动
高校应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活动,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课程内容应涵盖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准备、职业适应等多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校可以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营、行业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和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4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前适应职场环境,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进行职业指导讲座和模拟面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新形势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就业,持续完善精准化生涯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就业育人模式,实现学生生涯发展周期的全贯通、学生多元发展路径的全覆盖、学校就业育人资源的全汇聚、生涯教育实现路径的全融合,有助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推动高校就业育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玮.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的措施分析[J].公关世界,2022(18):176-177.
[2]佘超.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建议[J].人才资源开发,2022(19):57-59.
[3]张雪晨 .新就业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03):115-117.
[4]谭凌云,杨光树.新形势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世纪桥,2023(03):39-41.
[5]王帆.新形势下财经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思考[J].公关世界,2023(11):95-97.
[6]刘青青,黄小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23(16):264.
[7]孙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226-227.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贯通培养及实践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2024年度就业创业研究课题24SYB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