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卫生健康局 410300
摘要:在新时代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供给的主体,承载着保障民众健康、推动医疗技术进步的重任。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资金来源多元化,成本控制压力增大,这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医院适应新医改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增强公众满意度的外在推力。因此,深入研究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对于构建高效、透明、可持续的医院财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策略
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筹集渠道的拓宽与优化、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医院需从制度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升级路径。
一、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财务运作效率
在医疗行业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提高财务运作效率,意味着医院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自身财务状况,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成本压力。采用活动基础成本法(ABC)进行成本核算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一步。ABC法通过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中,使得医院管理者能够清晰识别哪些服务或程序是成本密集型的,进而采取措施优化流程、降低成本。这种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方式,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医疗服务定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预算管理作为财务运作的核心环节,其强化对于提高预见性和控制力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全面、灵活且具有前瞻性的预算体系,公立医院可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与既定目标和战略规划紧密相连,有效避免资源浪费[1]。执行监控机制的完善,则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偏差,确保医院运营在预定轨道上平稳运行。
(二)有助于保障财务可持续性
财务可持续性是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在新医改框架下,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有效的债务管理不仅涉及债务规模的控制,还包括债务结构的优化和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医院在利用财务杠杆的同时,能够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如利率波动等。通过定期进行债务重组和成本控制,医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提升偿债能力,为持续稳定运营提供保障。资产负债表的优化则是衡量医院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能够平衡短期流动性和长期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负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医院的财务稳健性。这不仅关乎医院的信用评级,还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和未来发展的资金获取能力。现金流管理是维系医院日常运营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通过预测现金流、实施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库存控制等措施,医院能够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应对支付需求,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运营危机[2]。
二、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观念
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观念,作为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策略,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全面、动态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确保医院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保持稳健的财务态势。医院高层应将财务风险管控纳入战略规划之中,亲自挂帅,不仅关注日常运营中的直接财务风险,更需具备前瞻性,预判政策调整、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通过建立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领导层需亲自参与自纠自查,确保该过程深入实际,避免流于形式。这要求领导层不仅要识别问题,更要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持续优化财务流程,从根本上堵塞风险漏洞。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院应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举办财务风险防范讲座、研讨会,以及实操性强的财务管理技能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让财务人员直观理解风险来源,掌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技巧,形成一种“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氛围。同时,鼓励财务团队持续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其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便更精确地预测和控制风险。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对于可预见且可控制的风险,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则要设计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轻其影响。一旦发生风险事件,立即启动调查程序,追溯责任源头,通过公正透明的责任追究,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防止类似事件重演。医院应通过内部通讯、培训、文化墙等多种渠道,普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营造“人人都是风险管理者”的文化氛围。通过表彰在风险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风险防控网络,共同为医院的财务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二)强化国有资产内控
强化国有资产内控是提升医院运营效率与财务健康的关键举措,尤其对于医疗设备繁多、资产构成复杂的公立医院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成立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管理委员会是强化内控的首要步骤。该机构应负责统筹医院所有国有资产的采购、分配、维护和处置,确保每一项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得到有效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更新策略,不仅能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还能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投资,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精准匹配医院的实际需求。其次,建立健全的领用存制度是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每一件国有资产,无论大小,都应有明确的编码、位置记录和责任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或条形码系统,可以实现资产的实时追踪与动态管理。这样不仅能迅速定位资产,还能有效监控资产使用情况,减少丢失和滥用现象,确保资产安全。对于医疗设备这类高价值国有资产,应制定严格的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性能检测与维护,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建立科学的资产报废标准,对于达到使用年限或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按规报废处理,避免占用宝贵资源。报废过程需透明公正,确保符合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三)注重对成本效益的追求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从依赖政府补助向以医务性收入为主导的转型,加之国家政策引导下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医院的盈利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此情境下,注重成本效益的追求成为了医院管理的必然选择,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负担性,同时实现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有限的收入来源下,医院需对人力成本、物资采购、能源消耗、设备折旧等各项支出进行全面审视,通过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如作业成本法(ABC)、标杆管理等,精确计量和分析各项成本,识别并削减非增值活动和浪费。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中采购、谈判议价等策略降低药品、耗材成本,实现成本的合理压缩而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成本效益的提升不仅限于成本削减,更在于如何通过成本优化促进业务增长。这意味着医院应积极探索服务创新和流程再造,比如推广日间手术、优化住院流程、提升床位周转率等,这些措施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设施利用率的同时,也能间接增加医疗服务的产出,提升业务收入。
(四)坚持考用结合
在当今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承载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任,还面临着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挑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这一核心领域,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考用结合”,即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及问责追责紧密相连,是推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升级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工具和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深度挖掘,为考核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考核标准需与时俱进,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确保考核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管理紧密结合,是激发团队活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表现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将其考核成绩作为选拔任用、晋升发展的重要参考,给予更多的职业成长机会和激励措施,如职位晋升、专业培训、绩效奖金等,以此鼓励先进,树立标杆。相反,对于考核中发现的能力不足或工作懈怠者,则需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措施,必要时通过管理监督加强指导,帮助其改进提升;而对于长期低效、违规操作的人员,则要严格执行问责追责机制,形成有力的约束力,确保队伍的整体效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与全员的积极参与。通过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以及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等策略,公立医院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财务健康度与运营效率,还能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怡. H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优化对策 [J]. 活力, 2023, 41 (23): 154-156.
[2]张帆. 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J]. 纳税, 2023, 17 (35):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