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8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

薛界兰  程蕾

韩城市自然资源局     陕西省韩城市  715400

摘要:我国正处于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重要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推进这一任务有效落实,需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基于此,简单讨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原则,深入探讨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前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让农民充分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同步落实,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进行。

  1. 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主要应用双评价、双评估结果和确定三区三线,能够有效激发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潜在力量,真正意义上对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特色、空间等信息进行了解,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只有对国土空间进行有效规划,才能够将各个区域连接在一起,从而落实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国土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空间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修复和建设生态体系,维护乡村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这一目标早日达成。

  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原则

2.1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宜居宜业,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基础,环境是最大刚性约束的因素,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在系统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好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3个维度,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庄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以绿色振兴为导向,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简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在新时代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并在规划中建议作出“坚持生态优先”的重要部署,明确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战略目标,即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切实抓好绿色有机高端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进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生态优先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同样是重要战略举措。

2.2坚持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有机统一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治理必须要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建设要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治理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在乡村振兴中建立起的群众路线巩固好。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体现这种要求,把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乡村发展需要为根本目的,将乡村建设与农村治理有机结合,这也是实现“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相统一最有效载体和最可靠手段。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科技为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文明风尚,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切实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统筹城乡的坚强战斗堡垒。

  1.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产业发展措施

3.1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在当前阶段,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生态基础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产业培育需求,科学确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范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要兼顾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建设工作任务的安排确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要建立和完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等特征,是全国国土空间“四规合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这一战略规划工具,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及基础工作贯穿其中,并对其所覆盖板块和地区提出明确要求。

3.2以品牌培育和绿色转型为导向模式

品牌建设是培育壮大县域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充分利用品牌效应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二是要注重品牌培育,积极推广绿色创新技术和新模式,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循环模式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要积极推进乡村绿色转型,引导企业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及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推进产品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3.3以科技进步推动创新转型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的难题。目前国家主要鼓励和支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同时,科技进步也是产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加强科学技术示范推广、加强科技兴农工作、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工作、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工作、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等等[1]

3.4引入多主体参与共赢模式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在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好统筹协调和引导作用,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农村资源资本化运作。企业和农民则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市场的力量引入到农村资源配置中,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引导和扶持主要体现在对村庄建设的引导上,同时要做好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当一方面可以将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发展战略层面与路径层面相衔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提升不同主体间在乡村振兴上协同能力和治理能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高水平完成和高效率实现[2]

3.5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对策

党在相关报道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将其纳入了国家的总体战略,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建立健全有利于优化乡村资源配置、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和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密度和科技资本质量,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乡村振兴关键是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结构体系[3]

结束语: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有效路径,也是发展模式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实践适用性的一种模式,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发展,推动乡村建设,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韩艳琴.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脱贫攻坚档案功能发挥探索[J].兰台内外,2022(24):38-40.

[2]仲怀公,王思婕,陈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22(17):114-117+168.

[3]张立,范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J].经济问题,2022(09):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