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园林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8
/ 2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园林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陈旭

天津市宝坻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邮编:3018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采用3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以某市为例,探讨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园林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与园林城市建设密切相关。合理的绿地规划布局、高效的绿地建设管理以及完善的绿地保护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为园林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园林城市建设的推进也会反作用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促进其不断优化。因此,协调好二者的互动关系,对于建设宜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园林城市;互动关系

0 前言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呈现出破碎化、不连续等特点,亟需优化。园林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在城市发展中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因此,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对于指导园林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1.1 城市绿地景观的时空变化

通过对研究区199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3.2%,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空间上,城市中心区的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而城郊区的绿地斑块趋于集聚分布,连通性较好。总体而言,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趋于优化,但仍存在着空间异质性较大的问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城市扩张导致大量自然绿地被侵占,使得城市内部绿地空间萎缩;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空间载体,推动了公园、防护绿地等的建设。

1.2 景观格局指数的定量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定量描述。研究选用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蔓延度(CONTAG)等指标,分别从景观组成、形状、异质性和连通性等方面描述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PD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LSI整体上升,SHDI小幅波动,CONTAG先降后升。这表明,早期城市绿地斑块数量增多但破碎化严重,后期逐渐趋于规则化和集聚化;景观形状复杂程度整体上升;绿地类型多样性变化不大;景观连通性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

1.3 驱动因素分析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会限制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而人文因素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则会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的数量、结构和功能。因此,分析驱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促进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河网密度等自然因素与城市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人文因素则与绿地景观的集聚度和连通性呈正相关。

2 园林城市建设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2.1 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园林城市是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通过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它强调在城市发展中统筹考虑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注重发挥城市绿地的多元功能和价值,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园林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2]。因此,园林城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绿地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舒适以及文化氛围浓厚等。

2.2 提升城市绿地生态功能

园林城市建设注重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合理配置绿地景观要素,加强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梯度的城市绿地网络,发挥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噪减尘等具有积极作用。以研究区为例,通过实施"园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加强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心;建设湿地公园、海绵城市,发挥绿地的雨洪调蓄功能。据测算,园林城市建设使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了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平方米,PM2.5年均浓度下降12.6%,昼间气温降低1.2℃,生物丰富度指数提升15%。

2.3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绿地承载着城市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园林城市建设注重挖掘城市绿地的文化内涵,将城市特色文化融入绿地景观营造中,彰显城市魅力[10]。通过加强传统园林的保护利用,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能够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如研究区响应"园林城市·文化先行"的建设理念,以传统园林为引领,以城市公园为重点,推进"一河两岸"、"一轴多园"等重点工程建设,串联形成富有山水文化韵味的滨水景观轴线和城市公园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工业遗存等,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主题公园26个,极大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3]

2.4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园林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促进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园林城市建设还能带动城市旅游、康养、文创等产业发展,为城市转型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近年来,研究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相继建成高铁新区生态公园、滨江文化旅游景观带等一批精品力作,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据统计,2019年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完成投资32.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20亿元,带动园林苗木、生态旅游等产业产值超56亿元,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3 结论

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是建设园林城市的重要基础,也是园林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建设,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强化城市绿地精细化、人本化管理,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健全城市绿地保护的法治化机制,筑牢城市绿地保护屏障。通过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方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的需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莹,苏俊伊,刘志成. 城市绿地景观要素碳汇效益研究 [J]. 景观设计, 2024, (02): 4-7.

[2]于友衔,刘阳. 生态视野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J]. 上海包装, 2023, (10): 84-86.

[3]林雅羡.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 [J]. 江苏建材, 2023, (03):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