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7
/ 2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杨柳

赣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接收的60例行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优质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在接受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接受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IVF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心理状态

不孕症,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在规律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至少12个月后仍未能成功受孕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生育障碍,医学界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治疗方案,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辅助生殖技术因其显著效果而备受青睐。然而,IVF治疗周期长且过程复杂,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些影响,导致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及时向患者介绍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日常建议,旨在提升患者对IVF治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成效通常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创新性方法,通过个性化的行为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其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正在治疗不孕症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接受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展开详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接收的60例行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30)患者年龄在28-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68±3.79)岁;优质组(n=30)患者年龄在29-38岁之间,平均(33.95±3.6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将针对患者的病情,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涵盖药物使用、饮食调整、运动指导等方面;在交流时,多倾听、多沟通,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引导患者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优质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行为阶段评估:前期阶段:患者尚未考虑或拒绝考虑IVF辅助生殖技术。护理目标是提高患者对不孕症的认识,通过访谈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增强其对治疗的接受度。意向阶段:患者开始考虑采取IVF辅助生殖技术,但尚未行动,重点帮助患者为行动做准备。准备阶段:患者准备或已开始采取IVF辅助生殖行动。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护理方案,优化治疗计划。行动维持阶段:患者已实施IVF辅助生殖技术,且行为改变稳定超过半年。护理侧重于维持患者的行为,同时向患者提供帮助。②建立数据库: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行为阶段、病历号等,建立综合资料库。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复诊时,根据其当前的行为阶段,提供针对性地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例如,前意向阶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关于不孕症和IVF技术的教育;意向阶段的患者则需要深入地自我反思,分析自身行为是否存在风险。③持续支持(至少持续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等。

1.3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比较

表1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优质组

30

78.78±5.84

41.12±6.39

71.43±3.23

45.29±5.43

常规组

30

79.55±6.57

53.45±6.59

72.51±2.94

49.83±5.51

t

0.456

5.426

0.431

5.261

P

0.392

<0.001

0.734

<0.001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体外受精(IVF)等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孕症患者借助IVF技术,成功克服了生育障碍,实现了为人父母的梦想。尽管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和对患者身体状况的严格要求,常成为横亘在患者面前的大山。这些现实因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IVF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遗憾的是,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接受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通常侧重于生理层面的干预,而忽视了心理方面支持的重要性。常规护理措施虽重要,但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压力过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将心理干预纳入IVF治疗的常规流程,对于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以及最终的治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能够理解并积极响应患者在不同行为转变阶段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医学指导,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跨越认知障碍,将积极的健康观念转化为持久的健康行为。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提升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优质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为不孕症患者提供了全面而个性化的支持,不仅有助于优化IVF治疗过程,提升治疗效果,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亚歌,梁潆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IVF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4,34(2):157-159.

[2]危美谊.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在治疗不孕症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5):2087-2089. 

[3]黄慧兴,吕秀霞."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辅助生殖不孕症患者的价值[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39(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