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7
/ 2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

陈玮

赣州市人民医院心理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择我院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进行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并对比两组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和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结果:护理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和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其残疾症状,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降低暴力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损失,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警机制;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护理评估

精神病(或称为心理疾病)是指影响个人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的一类疾病。其具体病因多种多样,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例如,有些精神疾病在家族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表明基因可能对其发病有一定影响。此外,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和神经系统结构的改变也被认为与某些精神疾病有关。环境因素也可以引起或加重精神病的发生。例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家庭关系问题、社会压力、药物滥用或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常常突然发生且难以预料,这指的是患者在疾病作用下,或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各种突发性的冲动行为,如毁物、自我伤害以及殴打别人等。不但很容易危及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引起各类医疗纠纷的产生。所以,准确判断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风险对防止突发的暴力行为有着重大作用。也因此,人们在初期就针对攻击行为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理护理评价指标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择我院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0例)则采取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对照组15例,男性15例,年龄为17-71岁,平均年龄(36.52±5.31)岁;研究组14例,男性16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36.91±5.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宣教。而在研究组中,根据暴力行为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第一,医护人员应全面掌握病人的既往病史、性格特征以及攻击性活动状况,主动与家属交流,让其了解和协助临床护士工作。针对病人的暴力评分,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第二,在和病人交流中,要保持友好的心态,用亲密的话语沟通,行为庄重,同时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于患者的攻击行为,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处理,不要与其争论,要让亲密信赖的朋友们去劝导病人,从而转移其注意力。第三,做好药物保护,以避免病人吐药或藏药,并保证药品的合理应用,才有助于有效控制精神问题。另外,密切注意病人在服药后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并进行适当的管理与解释等。第四,对于一些出现了暴力攻击行为的病人身上,医护人员应做好心理干预和行为限制工作,并保证对他们的安全保护。及时存放危险物品,以及对有暴力倾向的病人及时进行制止和隔离的预防措施。在和病人交流中,医护人员要注重交流技能和交谈方法,端正自身的心态,从而防止激怒病人的暴力行为。第五,增加对病人冲动早期的监护干预,引导患者的医学行为,从而降低对诊断与治疗的敌对态度。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勇敢地表达内心的顾虑和不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和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比较

表1两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斗殴

毁物

伤人

自残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2(6.67)

1(3.33)

2(6.67)

1(3.33)

6(20.00)

研究组

30

1(3.33)

1(3.33)

0(0.00)

1(3.33)

3(10.00)

χ2

4.889

P

<0.05

2.2两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比较

表2两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比较

分级

对照组

研究组

1级

2(6.67)

2(6.67)

2级

0(0.00)

0(0.00)

3级

2(6.67)

1(3.33)

4级

1(3.33)

0(0.00)

5级

1(3.33)

0(0.00)

合计

6(20.00)

3(10.00)

3讨论

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如精神创伤、儿童时期的虐待或忽视、过度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被认为可能增加患精神病的风险。尽管精神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但精神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可能包括自杀、自残以及对他人构成威胁。此外,他们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心理困扰,如幻觉、妄想和恐惧,这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对他们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精神病患者的攻击性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和心理因素等。因此,进行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应对他们的暴力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知,通过采取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残疾症状,病人的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价与预防机制的干预方法,不但有助于改变他们的残疾表现,还有助于逐步减少病人精神残疾的出现,也有利于预防与降低各种暴力行为的出现。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其残疾症状,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降低暴力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损失,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孔金花.基础护理与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忠告,2023(1):99-101.

[2]辛凤.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68-69.

[3]刘翠萍,邹玲芳,崔娜.多元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