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医科学校 重庆 401420
摘要:在目前快节奏、高风险、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未成年人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近段时间,各地报道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愈发频现,让我们看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轻生现象让人痛心惋惜。针对綦江区3-4所学校中小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评估以及心理健康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催眠+积极心理团体干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然后针对效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抑郁;焦虑
一、现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敏感阶段,承受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困扰家庭环境、社交困难以及自我认知与自尊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不良情绪中,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关注和正确的教育对策是至关重要的[1]。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对重庆市綦江区的4所中小学(重庆市綦江区北渡小学、重庆市綦江区石角小学、重庆市綦江区石角中学、重庆市綦江区城南中学)的499名学生进行调研。主要测试SAS和SDS。SAS为焦虑自评量表,分值越高,反映焦虑症状越明显(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 > 72分)。
(一)焦虑情况
表1各年级焦虑得分
年级 | 人数 | 轻度(50-59) | 中度(60-69) | 重度(≥70) |
三年级 | 38 | 50.00% | 18.42% | 5.26% |
四年级 | 44 | 50.00% | 13.64% | 0.00% |
五年级 | 32 | 37.50% | 21.88% | 6.25% |
六年级 | 42 | 42.86% | 9.52% | 11.90% |
七年级 | 99 | 30.30% | 11.11% | 2.02% |
八年级 | 149 | 27.52% | 9.40% | 3.36% |
九年级 | 95 | 31.58% | 10.53% | 3.16% |
平均值 | 38.54% | 13.50% | 4.56% |
图1各年级焦虑得分柱状图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到来的或正在进行的伴随有一定压力、威胁的任务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对认知活动具有消极影响,它不仅会削弱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还会导致个体(此处主要指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2]。
从本次测量结果来看,各年级焦虑得分情况不容乐观,总体上轻度焦虑的学生占总数的38.54%,中度焦虑的学生占总数的13.50%,重度焦虑的学生占总数的4.56%。具体地,小学生的焦虑情绪比中学生的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六年级的重度焦虑的学生占总数的11.90%,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六年级的面临小升初,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方式大相径庭。离开家庭环境、独自面对学校生活和同伴关系,这些变化无疑给六年级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进而导致他们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情绪。
学生焦虑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除了年级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外,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方式,恶劣学习环境与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与自身期望。因此,在解决学生焦虑问题时,需要关注以上提到的其他影响因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抑郁情况
表2各年级抑郁得分
年级 | 人数 | 轻度(53-62) | 中度(63-72) | 重度(≥73) |
三年级 | 38 | 63.16% | 7.89% | 13.16% |
四年级 | 44 | 36.36% | 38.64% | 6.82% |
五年级 | 32 | 62.50% | 25.00% | 6.25% |
六年级 | 42 | 54.76% | 23.81% | 11.90% |
七年级 | 99 | 48.48% | 34.34% | 5.05% |
八年级 | 149 | 51.68% | 28.86% | 8.72% |
九年级 | 95 | 50.53% | 36.84% | 5.26% |
平均值 | 52.50% | 27.91% | 8.17% |
图2各年级抑郁得分柱状图
抑郁情绪是一种短期的消极情绪,但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与抑郁症并不相同,但却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如果不及时进行一定的管理与干预,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1]。
青少年抑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最近的测量结果更加令人担忧。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年级的学生抑郁得分普遍较高,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总体而言,轻度抑郁的学生占总数的52.50%,中度抑郁的学生占总数的27.91%,重度抑郁的学生占总数的8.17%,而总体上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占总体的88.58%。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青少年抑郁问题的严重性和急需解决的紧迫性。
学生抑郁情绪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下是可能影响学生抑郁情绪的几个主要因素:学业压力加重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对抑郁发展的影响和社会网络和自我认同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这些影响学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具体的个体案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管理和缓解抑郁情绪。
(三)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和开展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綦江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由区卫健委牵头,团区委、区教委配合落实,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机制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区级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完善部门、街镇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构建“区-校-社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辅导阵地,在区精神卫生中心设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共有工作人员12人,医生5人,护士6人,医技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心理治疗师6人,主要开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多导睡眠检测仪、经颅磁治疗仪、睡眠放松舱、团体生物反馈仪、经颅微电流刺激仪、心理CT测试系统等多种专业检测及治疗设备。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一步充实。整合教育、健康、妇联、关工委、心理协会等单位力量,充实由专业机构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社区心理咨询师、社会相关人才组成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进一步丰富。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设置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门诊,扎实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授课、团辅、个辅、心理应急干预和心理健康授课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开通7×24小时心理健康热线,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电话115余个;搭建心理健康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及预防措施6篇;对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授课、心理应急干预的标准化流程培训2次,覆盖约1100人次。接诊青少年近1700人次,开展心理健康授课进校园、进社区8场、团体心理辅导5场、个体心理咨询324个、网络咨询43人次。开展青少年网络直播1次,全区52000余名未成年人受益。
二、问题
(一)教育倾向偏斜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与关怀。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对于学校考核的高度重视,学校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则显得较为被动和非主动,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职校方面,较多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够全面,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关注上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需求。并且,一些职业院校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教育理念,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较大的关注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效果不佳,没有将此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4]。
(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心理教育发展较晚,还存在较多不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一些校领导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其次,缺乏明确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再次,校园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机制不够健全。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此外,针对心理障碍、压力管理等具体问题的应对措施也相对不足,学校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资源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4]。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不足
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应掌握相应的技术。目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机制,许多学校在职心理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资质,大多数由其他教师兼任,其专业性也无法得到保证。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一些学校开始招聘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担任心理健康教师,但他们大多是刚毕业的新手教师,理论知识虽然充足,但是缺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此外,学校缺乏招聘和培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激励机制。薪资和福利待遇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这些现状都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效果。
(四)缺乏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
心理承受能力是人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重要能力[4]。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教育体系和学校的不完善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机会,使得孩子无法自主面对困难,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也给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社会竞争压力,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很多学生缺乏应对和排解压力的能力,导致他们在面对困境时难以自如地应对。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创新管理教育理念
在新时期,我们需要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教育理念。首先,我们应当更新教育目标,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师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积极创新管理教育理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5]。
(二)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
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确保其机构机制的健全和有效运转。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以保证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且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学校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工作,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构建综合水平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和适时干预。其次,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措施,他们可以为学校提供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
(四)拓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途径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和讲座: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的活动和讲座。强化社会实践、体育锻炼、艺术表演等综合素质培养手段:开展各类综合素质培养活动。通过上述措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来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当学生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将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迈向更加健康、自信和成功的道路。
四、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时期的限制。首先,样本选择仅限于某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代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结果受到个体主观报告和解读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关注的时期可能只是抑郁情绪的一个片段,不能完全反映其长期发展和变化。未来的研究可以采取更多的样本和更全面的研究设计来扩大研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可以纳入更多的调查问卷、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综合评估青少年抑郁情绪的程度和影响因素。此外,可以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了解抑郁情绪的长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港轩,郑书欣,熊港琴等.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31(3):555-561.
[2]俞国良,邵蕾.“不确定性”是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J/OL].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7.
[3]李瑾,唐海娇.亲子沟通与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抑郁的关系[J].心理月刊,2023,18(16):36-38+41.
[4]戴朝晖,周志辉.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8(4):19-21.
[5]吴彩霞.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模式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9):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