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6
/ 2

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分析

张谦

河北省大数据中心

摘要: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信息安全挑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研究力度。本文从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角度,对其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

引言

开头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的特点,包括信息规模庞大、多样化的数据源和服务、实时性要求等。随后,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如数据泄露、隐私保护、网络攻击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文章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的策略。在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时,首先需要建立完备的安全政策和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其次,需要采用强大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同时,数据加密、脱敏等技术也应用于数据保护,保障隐私安全。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抵御网络攻击。

一、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的特点

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政府部门和公众服务提供者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的几个主要特点:第一,信息规模庞大。大数据环境下,政府部门处理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包括民生数据、经济数据、行政数据等。政府需要处理和管理这些海量的数据,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第二,实时性要求。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政务需要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和实时性,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政府部门需要能够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响应数据,以提供实时的服务和决策。第三个性化服务,大数据技术使政府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公共服务[1]。政府可以根据个人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为市民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第四,数据驱动决策。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了解市民需求、社会趋势,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政策和规划。第五,安全与隐私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需要处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给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了威胁。政府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以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总体来说,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呈现出信息规模大、多样性、实时性、个性化服务、数据驱动决策等特点。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应对挑战,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也需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政务运作合法、合规、安全。

二、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攻击者可能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如钓鱼、欺诈等,诱使用户泄露敏感信息或采取危险行为。其次,社会事件、自然灾害等也可能导致基础设施中断,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安全。再次,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趋势、技术发展等也可能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调整。综上所述,外部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有深远影响。政府和组织应充分认识这些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加强网络防御、培训员工、与合作伙伴建立安全合作关系等,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软硬件技术因素

软硬件技术因素是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下是软硬件技术因素的主要内容,硬件技术因素:控制服务器房间的物理访问和设备的物理安全性对于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和硬件窃取至关重要。软件技术因素:①安全漏洞,软件的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入侵、数据窃取等恶意活动。政府需要及时更新软件,修补漏洞[2]。②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软件技术决定了谁可以访问系统中的哪些信息。弱点可能导致未授权访问。③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④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使用软件技术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以及定期进行安全评估,有助于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⑤应用程序安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程序需要采用安全开发实践,以防止恶意用户从应用程序中获得不当权限。⑥数据备份和恢复,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可以在系统故障或攻击发生时恢复数据完整性。⑦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应用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更新和补丁是防止已知漏洞被利用的关键。

综上所述,软硬件技术因素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安全性,从而保护政府数据和公众隐私。同时,定期更新技术,紧密跟踪安全趋势,也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三)法律法规因素

法律法规因素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下是法律法规因素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产生的影响:①网络安全法,许多国家制定了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要求、网络攻击的违法行为和处罚等。政府需要遵循网络安全法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②数据保护法,数据保护法规定了敏感数据的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政府需要确保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保护的合规性

[3]。③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律规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认可标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④电子政务法律,针对电子政务领域的特殊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公民在电子政务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安全要求。⑤跨境数据传输法规,对于跨国边界的数据传输,一些国家制定了法规,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合规性要求。⑥责任追究法规,一些法规规定了在电子政务中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责任追究机制,以促进安全管理的严格执行。⑦网络审查法律,一些国家实施网络审查法律,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管,可能影响到电子政务信息的发布和访问。

三、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对策建议

(一)对政务信息分级管理

首先,将政务信息根据敏感程度、保密级别和公开性质进行分类,确保每类信息都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和保护。其次,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包括敏感性、机密性和紧急性等,以便将政务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再次,对政务信息的访问进行审计,记录每次访问的时间、地点、用户等信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和调查。同时,根据不同信息的级别,制定适当的数据备份策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遭受攻击时能够迅速恢复。最后,对不同级别的政务信息,采取网络隔离措施,防止不同级别的信息在网络上发生交叉泄漏。

(二)强化技术保障手段

强化技术保障手段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其具体实施内容:①安全认证和授权,引入双因素认证、多因素认证等安全认证机制,限制用户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②加密技术,使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的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被盗取时仍然保持机密性。③漏洞扫描与修复,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已知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4]。④应用安全,强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避免常见的安全漏洞,如跨站脚本和SQL注入攻击。⑤安全监测与分析,部署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中的异常活动,快速发现并应对安全威胁。⑥蜜罐技术,利用蜜罐技术诱使攻击者进入虚假环境,以便监测攻击行为和研究攻击手段。⑦可信计算技术,使用可信计算技术确保系统运行的环境和软件的完整性,防止恶意软件和恶意代码的执行。⑧容灾备份,配置容灾和备份系统,以防系统发生故障或遭受攻击时能够快速恢复。⑨远程监控与管理,部署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方便对系统状态和安全事件实时远程监控。强化技术保障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技术保障并非独立于其他方面,还需要与人员培训、政策法规、组织机构等相结合,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体系,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可靠运行。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对策之一。以下是关于建立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首先,制定安全政策和准则,建立明确的安全政策和准则,明确安全要求和标准,为系统安全提供指导。并且设立安全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负责系统安全规划、实施、监督和应急响应。还应确保分工明确,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其次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流程,规范系统维护、升级、审计等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还应对系统运维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系统的性质和业务需求,需制定适用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密码策略等。再次,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对系统的安全事件和操作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制定系统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通信方案。并与政策法规保持一致,确保安全管理机制与相关政策法规保持一致,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安全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模拟演习,测试应急响应能力和漏洞修复效果。最后,在安全管理中强化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维护系统安全。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保障其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应与技术措施和人员培训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全面的安全体系。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量将不断增加,安全隐患也将进一步凸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采用多重的安全技术手段,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都是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行舒.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2]李卫东徐晓林.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国家安全隐患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006):90-97.

[3]胡扬.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SWOT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邹凯,郭一航,向尚,等.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21(0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