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湿疹怎么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6
/ 1

孕妇湿疹怎么用药

曾红梅

绵阳市中医医院

湿疹是孕期较常见的皮肤疾患,多发于孕妇腹部,严重时也会全身泛发,皮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可见渗液、结痂,多瘙痒剧烈。许多孕妈妈顾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硬扛。但又因为瘙痒夜不能寐,甚至皮肤反复抓挠而导致感染,或者病情进一步发展。通常情况下,湿疹本身不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但瘙痒会影响睡眠,反复搔抓易导致感染,这些都会影响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所以,孕期湿疹的治疗显得迫切而谨慎,需要选择温和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为什么孕期容易出现湿疹呢?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免疫受到抑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改变,使皮肤变得更加敏感;此时若孕妇的内环境不稳定,如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体质、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再结合外在因素如饮食(鱼、虾等海鲜、酒、辛辣食品等)、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气候(寒冷、潮湿、闷热等)、接触过敏物(油漆、合成纤维、化妆品、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等,即可能诱发湿疹,且孕妇湿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据临床统计,约有5%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发生湿疹。孕期湿疹往往发生在怀孕6个月之后,也有的妈妈在生完宝宝后会起湿疹。

临床研究发现有以下情况的孕妇,是孕期湿疹发作的高危人群。

1.过敏性体质的孕妇:属于过敏体质的孕妇,很容易在妊娠期间出现湿疹等皮肤疾病,且腹中的宝宝往往也会遗传这种体质,出生后易出现婴儿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患。

2.有慢性感染病灶的孕妇:如孕妇患有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体内有慢性感染病灶,也容易发生湿疹。

3.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孕妇:妊娠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部分孕妇出现阴部、阴道黏膜、肛门、直肠和下肢浅表静脉怒张,血液淤滞,形成静脉曲张,这与外阴部湿疹及下肢湿疹的发病有密切联系。

4.神经精神紧张的孕妇:妊娠时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如过分焦虑和担心等,也会导致湿疹的发生或复发加重。

孕期湿疹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方案,包括避免诱因及刺激因素、修复皮肤屏障,以及对症抗过敏止痒等。

1、避免诱因及刺激因素

首先要均衡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坚果、海鲜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其次要注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尽量避免养宠物及易散播花粉的植物,减少毛绒物品存放,定期清洗晾晒床单被套等物品。尽量避免前往花草树木较多或装修的环境。再次,提倡健康作息习惯,保持情绪舒畅。第四,贴身衣物应选择浅色、纯棉、质地柔软的面料,避免外物刺激加重瘙痒症状。第五、洗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时间过长,频率过多。尽量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用品,不要大力搓洗。

2、修复皮肤屏障

修复皮肤屏障的最基础的手段是外用保湿润肤剂。保湿润肤剂可阻止水分蒸发,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于轻度湿疹,使用保湿润肤剂可以缓解症状,甚至治愈。建议多擦含有维生素E、神经酰胺、角鲨烯成分的保湿霜,洗澡后立刻擦。

3、抗过敏止痒

孕期湿疹一般以外用药为主,首选炉甘石洗液;若皮损破损、糜烂、渗液,可予抗生素乳膏外用抗感染;若渗液明显,可予中药如马齿苋、黄柏、苦参、蒲公英等湿敷;若皮损泛发,瘙痒明显,妊娠中、晚期可以酌情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FDA妊娠分级为B级的相对安全的口服抗过敏药。

对于中重度湿疹,简单的治疗则疗效不显,需要考虑其他的药物,其中作为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否适用于孕期湿疹则成为医生首要考虑的问题。此类药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皮疹、减轻水肿、缓解瘙痒。关于孕期湿疹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的安全性是目前孕妈妈和医生都关注的问题。

临床上依据糖皮质激素收缩皮肤血管和抑制炎症的程度将其分为7级:1级为超强效,随等级数字升高,效力减弱,7级为最弱效。现有的研究表明,在孕期使用弱效或弱强效外用激素是安全的,不会引起胎儿畸形。而强效或超强效外用激素必须十分谨慎,因为这些药物的使用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相关。故对于孕期中重度湿疹,可选弱效或弱强效激素,如1%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用药次数建议每天1~2次,一般连续用药1~2周。可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外用激素,以降低快速耐受性。如果使用2周后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湿疹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加减药物。另外,妊娠早期勿用含氟激素,如氟轻松、地塞米松等。

关于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标准,为1个指尖单位(Fingertip unit,FTU)可以治疗2个成人手掌大小面积的皮损。如以管口直径5mm的标准外用软膏管为例,挤出能覆盖食指指尖到第一指节褶皱处长度的软膏剂为1个指尖单位。妊娠期由于皮肤、粘膜血供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变弱,外用药物的吸收速度变快,吸收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孕期局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应低于上述推荐剂量,并谨慎用于薄嫩部位。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