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及其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6
/ 2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及其临床效果评价

王夏菊

米易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评估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进行纳入和排除。结果:患者整体生存率为87.5%,其中轻度窒息组生存率最高达96%,而重度窒息组仅为6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急救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改善率 存活率

引言:

新生儿窒息作为一种紧急的医疗状况,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众多婴儿在诞生之际,遭遇呼吸受阻的危机,施以即时的医疗急救,能够极大地提升其生存质量和预期生命状态,新生的婴儿若有呼吸受阻的紧急状况,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急救护理的方法也在持续改良之中,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分歧与短板。实施对急救护理过程的分析评价,有助于确立基于科学的标准,促进临床护理规范化的进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80名新生儿窒息患者为样本,所涉及的全部个体均为在出生后28天以内的新生儿阶段,其年龄计算以出生时刻为起点,临床表现及诊断准则的应用,使得疾病诊断得以确定,入院后24小时之内,所有病患均接受紧急医疗护理,同时对其相关临床信息进行记录。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率缓慢等现象,这些症状可被归纳为窒息;2新生儿的窒息诊断,其医学影像与生理监测结果相符;3患者直系亲属已许可加入本科研课题,排除标准则包括:1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这包括那些出生时即显现的显著结构缺陷或功能异常;2在进入本院之前,该病患已在其他医院接受了紧急医疗干预;3所涉及的是那些信息不完整或缺失的病例资料[1]

1.3 急救护理流程

在紧急护理中,对于新生儿的复苏,严格依照国际通行的护理规程执行,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精心设计的顺序操作:在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细致评测的过程中,若发现呼吸与心率存在异常,须迅速启动呼吸支持干预,在急救过程中,采用如清除呼吸道粘液等气道管理手段,并实施准确的气管导入术,对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至关重要。在心跳与呼吸骤停时,执行胸骨按压以及人工通气,以恢复血液与氧的输送,为防止低体温,采取适宜的温煦办法是必要的,在护理活动中,不断对个体的生理参数进行跟踪,针对检测结果更新照护计划,目的是实现最高的治疗成效[2]

1.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基础数据、窒息程度、紧急护理干预以及最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详尽的搜集与整理,利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对所获资讯进行深入探究,涵盖了生存率、进步幅度等量化指标的评估,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当p<0.05时,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在所调查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性别比例接近五五波,女性患者略少,患者年龄全处于新生儿时期,具体在0至28天之间,其中,提前到来的早产儿有23例,占比28.75%,而按期而至的足月儿则有57例,占比71.25%,根据APGAR评分标准,将窒息状况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25例(31.25%)为轻度窒息,35例(43.75%)为中度窒息,20例(25%)为重度窒息。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的基本信息

性别

例数

百分比 (%)

男性

41

51.25

女性

39

48.75

早产儿

23

28.75

足月儿

57

71.25

2.2 护理措施实施情况

针对患者所采取的,是经过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方式,在所采取的呼吸支持策略中,采用气道清理技术的患者数量为60例,占比达到了75%,而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有32例,占比为40%,在66例接受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操作的患者中,有63例成功复苏,占总数的95%,全面铺开的温暖防护策略,确保了所有病患体温的恒定维持在合适水平。

2.3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

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估临床效果的主要指标,研究数据表明,经过紧急医疗护理,受试者中有87.5%(共70例)存活下来,具体来看,在轻度窒息组中,生存率为96%(24/25);在中度窒息组中,生存率为88.6%(31/35);而在重度窒息组中,生存率为65%(13/20),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2.5%,具体涉及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表2所示。

表2   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详细情况

窒息程度

例数

生存率 (%)

并发症发生率 (%)

轻度

25

96

4

中度

35

88.6

11.4

重度

20

65

25

2.4 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临床治疗效果的量化数据进行数学处理,运用卡方检验方法,对不同窒息程度患者的生存概率和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揭示,不同窒息程度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显著(χ²=11.53, p<0.01),重度窒息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窒息组;并发症发生率在不同组间差异亦显著(χ²=9.17, p<0.05),重度窒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组。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新生儿窒息患者生存率高达87.5%。不同窒息程度的生存率差异显著,轻度窒息组的生存率最高,达到96%,而重度窒息组则仅为65%。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重度窒息患者因缺氧时间较长,导致生理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因此生存率显著降低。此外,研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在重度窒息组中尤为明显,提示重度窒息患者在急救后仍需密切监测和评估。

3.2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探讨

及时采取呼吸支持措施,对于改善新生儿的氧合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气管插管这一技术中,气道管理对于重度窒息患者的复苏至关重要,它确保了必要的气道通畅,显著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对于新生儿而言,准确执行心肺复苏术能够确保其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在分析众多案例的基础上,经胸外按压实施于新生儿窒息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高达95%的成功复苏率揭示了护理人员对于操作规范熟练掌握与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全面执行保暖保护策略,有效支持新生儿保持其体温,从而降低了与低体温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的风险[3]

3.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项科学研究虽然贡献了关键的临床信息,但依旧展现出一些不可避免的限制,首先,对于所实施的事后分析方法,其潜在的局限性源自于不完全的数据记录以及记忆上的偏差,其次,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数量较少,这制约了所得结论的广泛适用性,未来研究需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扩大样本规模,从而提升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针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应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来加强不同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估,目的是为了优化护理流程和急救方案,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妮,程功梅,朱晓宇.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3):181-184.

[2]王丽萍.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急救护理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116+118.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6.18.066.

[3]色力曼·麦麦提,唐春.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2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