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提高白内障术前散瞳有效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4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散瞳达标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瞳孔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其散瞳达标率,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综合护理;白内障;术前散瞳;有效性;价值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该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导致房水成分、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患者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及水肿,纤维间出现水隙、空泡,透明晶状体呈现混浊状态。该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对患者视力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手术是白内障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白内障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而术前散瞳准备工作是关键内容,散瞳工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术前散瞳干预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明确散瞳最佳时机,结合患者特点提供综合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60例患者为例,分析综合护理在提高白内障术前散瞳有效性的价值,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4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按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3(62.26±2.38)岁;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4(62.30±2.4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2)纳入患者均同意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3)患者或家属知晓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及瞳孔粘连者;(2)合并白内障手术禁忌症者;(3)有精神障碍性病变、认知异常者;(4)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散瞳操作方式于患者术前进行点药,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讲述术前散瞳的作用,提高患者配合度,滴眼后将患者泪囊部压迫2-3min,预防不良反应。
观察组:综合护理。①术前护理:a掌握患者基础信息,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及心电图指标,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灶等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需及时纠正。b向患者介绍术前散瞳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眼球转动,告知患者术中眼球配合要点,提高患者眼球转动灵活度。c向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意义、效果等,加强对患者鼓励与支持,介绍临床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指导患者有效的放松方式,使患者保持身心放松。d在扩瞳过程中,需了解瞳孔扩大最佳范围,护理人员需具备熟练且专业化的操作技能,于适宜的时间将扩瞳药准确滴入手术眼,避免滴入非手术眼,并为患者提供抗生素眼药,预防感染。②术后护理:a指导患者充分卧床休息,避免低头、弯腰,防止晶体脱位。观察患者术眼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如力下降、持续疼痛、低热、头痛呕吐、切口裂开等,并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b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使患者选择易消化食物,可采取半流质饮食,术后3d即可改为普食。c关注患者排便情况,确保排便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以缓泻剂干预。d为患者讲述术后注意事项,正确滴入眼药水,避免对眼球造成压迫,并注意保暖,避免出现咳嗽或打喷嚏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散瞳达标率(采用测瞳尺测量瞳孔直径,术中瞳孔≥8.0cm为散瞳理想,术中瞳孔6.0cm-7.9cm为基本达标,术中瞳孔<6.0cm为不达标。总达标率=(理想+基本达标)/30×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处理数据,以[n(%)]、(x_±s)分别描述定性、定量资料,采用χ2、t检验,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40.08±4.07)分<(52.49±4.21)分,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40.32±3.73)分<(48.96±2.63)分,(t=11.608、10.369,P均<0.05)。
2.2 散瞳达标率
观察组患者散瞳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76.67%(=5.192,P<0.05)。
3.讨论
散瞳是白内障手术前重要的准备工作,若散瞳理想则便于术中各项操作,否则会增加患者手术风险,引发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标准的滴眼方法及患者配合度对散瞳效果有直接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
综合护理是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模式,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特点及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前散瞳效果。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散瞳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散瞳达标率有积极作用。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于患者术前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讲述疾病知识及手术方式,并予以患者鼓励与支持,提供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避免由于情绪紧张而影响术前散瞳效果及术中治疗配合。同时掌握患者基础信息,明确患者各项指标及可能引发术中应激反应的风险因素,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术后则对患者病情观察,实施饮食指导及健康指导等,例如指导患者正确识别眼内炎症,术后3个月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弯腰活动[3]。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散瞳达标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钰,张崇. PDCA循环管理联合延续护理在老年白内障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3,37(14):2643-2646.
[2] 顾琳虹,吴承鼎,周佳.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在白内障护理中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4004-4007.
[3] 白雪,郭微微. 综合护理在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对康复率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