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孙氏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激烈碰撞,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不慎跌倒,骨伤意外时有发生。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避免二次伤害,为后续的专业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骨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步骤,帮助大家在面对骨伤时能够从容应对。
一、骨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骨伤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抢救生命、保护肢体、减少痛苦、预防并发症”。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判断其生命体征(意识、呼吸、脉搏等),如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或心搏骤停等严重情况,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措施,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之后,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伤处进行防护,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和防止并发症。整个急救过程需要沉着应对,切忌慌张失措,正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二、常见的骨伤类型及初步判断
骨伤种类繁多,以骨折、关节脱位和软组织损伤为多见。骨折指骨失去完整性,表现为剧烈的疼痛、明显的畸形和功能障碍。骨折分为完全骨折与不完全骨折及闭合性与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是指关节表面的正常对合关系被破坏,从而导致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在初步判定骨伤时应注意对病人症状进行观察,若局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伤处固定后或处于静止状态时疼痛减轻,局部出现肿胀、成角或旋转畸形等症状,轻轻按压患侧时出现骨擦感,可怀疑发生骨折。但需注意,并非所有骨折都会出现骨擦感,非专业人员应避免进行骨擦音检查,以免加重损伤。
三、骨伤急救的具体步骤
(一)止血
对开放性骨折或创口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通常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等止血方法。直接压迫止血就是使用清洁纱布或者布条对伤口进行直接压迫,从而减少流血。止血带的止血方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止血带或宽布条,在伤口的上方进行结扎操作,但必须注意每隔一段时间释放止血带,以防止肢体因缺血而坏死。止血时,应注意观察创面的状况,并及时清除异物及坏死的组织,使创面干净。同时,应避免把异物推到创口,以免增加污染。
(二)固定
对于骨折伤员,应使用合适的固定器材,如木板、夹板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固定时要适度松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要遵循“三点固定”原则,即固定上下两个关节和受伤部位。同时,要注意不要将固定器材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造成压迫和损伤。如果没有专业的固定器材,也可就地取材,如使用木棍、竹片、树枝等制成简易夹板进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移动患者,以免加重损伤。
(三)包扎
包扎是外科治疗中的常见手段,它可起到减少污染、保护创面和止痛止血的效果。对开放性创面,首先应将创面表面异物及脏物清除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或者洁净布条包扎。包扎时需注意松紧适中,以免太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或太松而包扎不牢。
(四)搬运
搬运伤员时应平稳,切忌剧烈摇晃和颠簸。同时,应根据受伤人员伤情及位置选择适当搬运方式以免加重伤害。搬运时应注意使伤员呼吸道畅通,并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异物、呕吐物等。对疑似脊柱骨折者搬运时应用硬板担架以维持脊柱相对平稳。颈椎骨折或者脱位属于严重骨伤,会对脊髓造成伤害,所以搬运时尤其要注意,以免颈椎旋转。
(五)冰敷与止痛
使用冰袋进行冰敷能够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应直接将冰敷在皮肤上,以避免冻伤的风险。要用布包好冰再冰敷,一次冰敷的时间不能太长,通常以20分钟为宜。对疼痛较重伤员可酌情应用止痛药、消炎药及其他药物,但应注意用药剂量及用法,以免用药过多或不当引起不良反应。
四、不同部位骨伤的急救措施
(一)颈椎骨折或脱位的急救
颈椎骨折或脱位急救时,首要任务是防止或减轻脊髓损伤。应立即固定颈部,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移动,可使用颈托或硬纸板等物品进行固定。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二)脊柱骨折的急救
脊柱骨折急救时,应多人协作,保持脊柱轴线稳定,整体搬运至硬板担架上,避免脊柱弯曲或扭转。搬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到达医院后,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四肢骨折的急救
四肢骨折急救时,应先止血、包扎伤口,防止感染。然后,使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伤害。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给予患者安慰,减轻其紧张情绪,并迅速送医治疗。
五、注意事项
骨伤急救时,一定要注意切忌盲目复位、上药,否则会加重伤情或造成感染,冷静、快速、准确地判断和急救措施是关键。在初步急救结束时,应立即送病人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以保证伤员获得及时、有效地治疗。
掌握骨伤急救知识非常关键,既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在关键时刻抢救生命、解除病痛的保证。在急救中需要冷静地判断和快速地应对,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防止骨伤的发生,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运动安全等,减少发生意外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