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预警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儿童病情提升效果的深入剖析。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医院接收的86名急性支气管炎儿童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43名)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预警护理干预。我们比较了两组儿童症状缓解的时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如最大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和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变化、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样显示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儿童,实施预警护理策略在促进康复、优化病情、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提升家长满意度方面表现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预警护理;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改善;影响
随着公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这导致医疗机构的体检人次持续增长。这种情况不仅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还延长了体检者的等待时间,使得许多人在等待过程中感到不安,极大地影响了体检的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医疗冲突的发生。有研究指出,以体检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细致护理,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整个体检流程的细节中,通过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和个性化的指导,能够显著提升体检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设为研究样本;利用区间随机法对研究样本实施组别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43例,组间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对症的消炎、止咳、化痰等方面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辅助家属完成登记的相关资料,随后由责任护士统计患儿资料,给予家属相关疾病宣教,按医嘱对患儿用药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护理:(1)首要任务是构建预警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应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构成,他们负责在线路和院内资源平台上搜索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然后,他们将这些信息与患者的具体病情进展相结合,定制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在患儿入院后,立即进行预警等级划分。0级预警表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1级预警的标志是蓝色标签,这类患者面色苍白,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40次,思维清晰;2级预警的患者会佩戴橙色标签,他们常出现青紫,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45次,并伴有三凹征阳性表现;3级预警则对应红色标签,特征为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50次或低于20次,伴有昏迷和三凹征阳性症状。(3)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0到1级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人员除常规护理外,应增加巡查频率,确保每1到2小时进行一次巡查,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和生命体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和清洁,限制访客数量。同时,详细指导家属关于饮食的注意事项,建议以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为主,提醒定时给孩子喂水。对于2级患者,护理人员应每小时巡查一次,特别注意输液速度和导管固定,其他护理措施与0到1级患者相似。3级患者则需每30分钟巡查一次,列为交接班的重点对象,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并提供吸氧辅助。(4)关注人文关怀。向家属发放以图文并茂的彩色版疾病宣传资料,并提醒他们仔细阅读,对任何疑问及时给予解答。例如,针对急性支气管炎治疗药物可能引发的担忧,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家长,这些对症治疗药物不会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以此缓解家长的忧虑。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计数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例(%)表达。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春秋交替的季节里,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频繁上演,初始症状往往以轻微的干咳为主,但病情进展时,咳嗽加剧、痰液产生,部分孩子还会遭受发热、恶心、咽喉不适和呼吸困难的困扰。若忽视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引发危险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肺部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提升公众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理解至关重要。传统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模式遵循固定的程序,包括入院后家属协助填写资料,责任护士收集信息并进行疾病教育,按照医生指示给予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模式过于程式化,未能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护理级别与实际病情不符,从而增加了并发如心肌炎、肝脏损伤、支气管肺炎和热性惊厥的风险,对疾病的恢复不利。近年来,随着护理实践的深化和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研究的深入,临床护理方法开始向预警护理转变,并取得了积极成果。研究表明,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基于特定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过程,并显著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种创新的护理策略正在逐步改变我们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护理的看法和实践。
结论
综上所述,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有利于病情改善,在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预防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立显.愈美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292-3295.
[2]谢宇飞,宇根于,杨丽萍,等.氯雷他定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8):95-98.
[3]黄晓赟.健康教育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3083-3084.
[4]骆瑞红.整体性护理模式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72-173.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7-308.
[6]张慧敏.一体化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4210-4211.
[7]严春蕾.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44-46.
[8]杨艳艳,王亚斐.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2):254-256.
[9]陈丽丽.精细化护理联合呼吸训练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0):140-141.
[10]钟海靓,宰坤,陆瑶.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研究及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95-296.
《护理前沿》
作者简介:王婷(1998.11)
女
毕业学校: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
护士职称
研究方向:护理学
单位名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