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
【摘要】房颤射频消融术能够恢复窦性心律,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但由于涉及心脏内复杂电生理操作,手术风险较高,需要护理干预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通过系统性的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实时监测及术后并发症预防,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将综述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新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则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导管引入心脏内特定部位,以射频能量产生局部组织热损伤,形成瘢痕阻断异常电传导通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2]。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治疗房颤方面的疗效逐步得到认可,已成为一线治疗选择。然而,射频消融术术并发症风险较高,可能引发心包填塞、血栓栓塞事件、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需要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效果[3]。
1 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
1.1.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通过系统性的知识传递和行为指导,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手术相关内容的认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详细解释射频消融术的基本原理、手术流程及手术风险,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任感,并缓解其焦虑情绪。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对手术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确保患者充分知晓术前准备要求[4]。在术前访视中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术前的呼吸训练和放松练习,以便在术中出现紧张或不适时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应激反应。对于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教育其监测凝血功能及识别出血倾向的早期症状,并明确告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1.1.2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详细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当前病情,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心房颤动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协调多学科团队,调整降糖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并在术前监测血糖、血压的稳定性,确保其处于理想范围内,减少术中突发事件的风险[5]。指导患者进行禁食禁饮,并明确告知其重要性,避免因术中误吸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确认患者是否正确停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术前进行皮肤准备,确保手术区域无菌状态,并检查是否存在皮肤感染或破损,避免术中感染的风险。如在术前发现患者存在焦虑、紧张或恐惧等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心理疏导,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药物,以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防止术中因心理应激诱发的心律失常。
1.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当发现患者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或ST段改变时,迅速通知手术团队,并准备好必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除颤仪,避免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等心脏事件。护理人员还需严格监控术中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尿量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导致的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在导管定位和消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体位的稳定性,避免因体位不当引发导管移位或损伤重要血管结构,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头晕等不适,需立即暂停操作,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心电监测,以排除心包填塞、血栓栓塞或导管误穿等术中并发症[6]。密切关注患者的核心体温,并采取降温措施防止过热引起的组织损伤。若术中出现血压骤降或心率突然加快等休克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静脉输液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配合麻醉师进行气道管理和心肺复苏。
1.3 术后护理
1.3.1 饮食护理
依据患者术后恢复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促进机体功能的全面恢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由于麻醉药物残留及术中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开始给予少量清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待患者能够耐受后,逐步增加软食和普通饮食的摄入。为避免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呕吐的发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消化功能,如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适当减少饮食量或延长流质饮食的过渡期,并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以改善症状[7]。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谨慎控制饮食中维生素K的摄入,指导患者避免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防止干扰抗凝药物的疗效而增加出血风险。鼓励患者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和增强免疫功能。指导患者选择低脂、低糖饮食,避免高热量饮食引发的代谢紊乱,尤其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并定期监测血糖及血脂水平,以减少术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1.3.2 并发症预防
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患者术后的临床状况,制定并实施多层次的干预措施。为预防心包填塞,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监测是否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音低弱或电压降低等症状,必要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包积液的存在与量,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医师进行心包穿刺引流等紧急处理。为预防术后血栓栓塞,需严格遵循抗凝治疗方案
[8]。若发生严重出血或凝血功能紊乱,需立即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抗凝药物,并密切观察出血的临床表现。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及有效排痰,并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若出现发热、咳痰量增多或痰液性状改变等感染征象,应及时进行痰培养和抗生素治疗调整。为预防术后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特别关注新发房颤、房扑或室性心律失常,如有异常需立即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2 结语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通过全方位护理干预,影响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助于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兴护理技术,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护理。
参考文献
[1]韦莹,崔鸣,刘书旺,等.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6(4):715-721.
[2]王保龙,王昌会.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4,59(7):1269-1274.
[3]程晓婷. 基于SBAR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对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2,36(11):2047-2050.
[4] 耿益,李欣,居维竹,等. 叙事医学模式在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5):166-169.
[5]程晓婷. 基于SBAR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对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2,36(11):2047-2050.
[6] 刘琪. PDCA循环护理对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7):2587-2591.
[7]杨贵分,董新新,张少华,等. Teach-back法饮食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影响[J]. 联勤军事医学,2023,37(12):1066-1070.
[8]陈燕,永丽芹,刘翠. 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标准化,2023(4):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