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1
/ 2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凌雪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开发与实践。通过企业调研、大赛标准和证书要求整合,课程涵盖基础原理、编程、维护、技能大赛训练和证书辅导。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教学方法,结合先进设备和师资培训,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学生的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证书通过率上升,课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实践教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普及的背景下,课程需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岗课赛证”理念应运而生,通过结合岗位、课程、技能大赛和证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开发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设计的。

(二)研究意义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开发使课程内容紧密对接实际工作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这种设计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和证书认证,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三)研究目标与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中有效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开发。主要问题包括:如何通过调研明确岗位需求,如何结合大赛和证书要求设计课程,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要素。

二、理论基础

(一)“岗课赛证”概念及其内涵

“岗课赛证”将岗位、课程、技能大赛和证书融合,通过岗位确定课程目标,大赛提升实践能力,证书认证职业技能。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关注岗位导向、实践性、层次化设计和模块化结构。德国的“双元制”和芬兰的“技能竞赛型”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的重要性。

(三)企业调研与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岗位需求和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以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岗位需求。

(四)大赛与证书要求分析

分析“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的赛题和X证书的技能标准,找出共同点,并将岗位操作要求、大赛项目和证书考核要点整合进课程中。

(五)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

将工业机器人岗位的实际任务转化为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模块,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以匹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

(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步骤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机器人技术核心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结构组成、操作原理及编程技术。

2.技能目标:独立进行机器人编程、操作和调试,处理常见故障。

3.实践目标:通过与技能大赛和证书考核相关的任务,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评价目标:通过任务完成和技能考核,评估学生表现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目标,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技能,例如编程任务。

2.项目化教学:设置综合项目任务,如设计和实现完整的机器人系统,整合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3.行动导向教学: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步骤,提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技能大赛训练:设置模拟竞赛和专项训练,提升技能和应变能力,为实际比赛做好准备。

5.证书考核准备:设计辅导和模拟考试环节,帮助学生熟悉考核内容,提高证书通过率。

(三)教学资源与支持

1.实训设备:配置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的机器人设备,确保真实操作练习。

2.教材与资料:提供匹配课程的教材和资料,包括技术原理、编程手册和案例分析。

3.师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掌握“岗课赛证”融合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估与反馈机制

1.过程性评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的编程任务、项目设计和故障排除等进行考核。

2.终结性评估:课程结束时,通过技能考核和模拟大赛,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考试成绩、项目质量和竞赛表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反馈机制: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和知识掌握水平。

四、案例分析: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岗课赛证”融通课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分析了某中职学校实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岗课赛证”融通课程。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大赛标准分析和证书要求整合,设计了符合岗位需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模块:分为五个主要模块:基础原理与结构设计、编程与操作实训、维护与故障排除、技能大赛训练和证书考核辅导。每个模块结合岗位需求和大赛要求,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和项目。

2.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和项目融入课堂,模拟真实场景以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大赛和证书考核的专项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

3.教学资源:配置先进的机器人实训设备,提供相关教材和资料,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实施效果

1.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显著提升,能够独立编程、操作机器人和处理故障,并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2.课程适应性:课程紧密对接岗位需求和大赛标准,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3.证书通过率:证书考核辅导模块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证书考试通过率,为进入职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案例总结

该案例成功应用“岗课赛证”理念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通过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大赛标准和证书要求,提升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史芸台,邢振东.“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3):60-64.

[2]宋倩茜,李芳.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觉营销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0):227-229.

[3]邓岐杏,巫尚荣.“岗课赛证”教学模式下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23,22(11):70-75.

[4]陶静.“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建设研究——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31(5):63-70.

[5]饶培康.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2020(5):87-88.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开发研究(XHYBLX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