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048
摘要: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书画视角来分析研究中国传统空间观念。通过两者共性,解析中国空间的特性,并阐述了“气韵”对中式空间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传统书画;中式空间;气韵;二元论
一.中国传统书画中的空间气韵
中国式空间,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世界观,哲学观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气韵”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方特性,决定了不能完全通过西方实验研究型的科学方式来进行解读。
要了解气韵,首先应该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空间韵律都是建立在辩证的二元论的关系模式上的。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周易》。
《周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与世界的理解,儒家与道家都从中汲取了思想资源。其中阴阳调和与转化的二元论关系思维模式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风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图中的“阴”与“阳”,“实”与“虚”的二元辩证,进一步演化出“五行”的相互制约关系,这些事物运行的潜在原动力,就是“气”。
艺术表现人们的认知论,在传统哲学观的指导下,中国文艺传统中,每一类艺术都在历史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绘画之双绝。历经数千年的探索演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于西方艺术的理论体系之外的独特表达形式。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属于一种“体验性”艺术—观者作者主观上的体验重于或者大于实际的空间,在中国式的空间里,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二、“线条”的艺术与传统空间中线条运用。
书法艺术讲究的“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刻画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均为刻在硬质材料上的线条,即使自秦,汉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之后,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笔触的干湿浓淡可以产生生动的墨韵的效果,但“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这些也只是使得书法线条变得更为传神。而对于中国绘画,自古对于画境中空间的表达就不是靠着阴影强弱的对比关系,而同样强调的“线”。以书入画,使线条本身积淀了丰富的美感。表现在“线”所传达出的“气韵”中。从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用线“以形写神”,到隋唐时期阎立本“铁线深色”的帝王像,吴道子“吴带当风“的壁画……这些都是传流绘画的“线”的美的集中表现。笔墨线条的构成,是以汉字的每个笔画为一个基本的表现单元,进而构成字体,最终构成整个体系。讲究的气韵生动,神韵飞扬,通过局部体现出整体之气。笔走龙蛇间,书法家,画家在创作中,必须考虑观者与作品的互动。这种共同参与对于艺术的理解,或许可以认为是中国人自身主体对待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书法是,绘画是,陶瓷艺术也是,青铜器上的纹样也是。
“线”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描绘空间轮廓强化主要边界的工具。这种“线法自然”影响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的形象化。对比西方依靠光影,材质,肌理的细化对于空间的描述,中国书画艺术遵循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前进的,如同笔墨线条之构成,中国式的空间亦注重砖石金木材质的原色构成。而线条的每一比划,即是构成整个体系中的表现单元,中国人更是带有一种整体的观念。线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线条讲求的“气韵生动,神韵飞扬” 的情感,并影响到空间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四个维度上的立面。轮廓影响了中国单体建筑空间的形态,立面从大屋顶到屋脊的仙人走兽,可以说中国建筑更是一种屋顶轮廓线的艺术。宏观远景上,这也影响着古代中国城市的天际线的空间形态。微观层面上,构造和室内中,也处处可见“线”,门扇,窗棂上的隔扇图案,多以简单线条排列而构成不同的纹样。
三、整体空间构成与中式书画构图的关系:
如同中国建筑空间体系注重建筑群体之气势,书法艺术作品往往都是由汉字构成的“字体矩阵”。但这个矩阵并非死板毫无生气的完全复制雷同,而体现的是一种自然而优雅的和而不同,中国书法中讲究字字不同,但每个字所占的空间基本相等。毛笔字时,都将字放入米字格或者九宫格中,楷书,隶书,大小篆书以及魏碑,个体基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方型,即使是运笔力道都变化多样的行书,草书,归纳之后,也是汉字的方形相互交合后的拓扑变化。每个汉字的方形相互交合,而整篇书法作品呈现出一种统一的字阵。字阵具有不同范围时,空间的界定便形成了。“气韵”便蕴含在这些空间之中。字阵的整体感更胜于单体字块的突出,不仅需要每个字之间的默契,更与字字间的留言空间关联息息相关。
故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空间遗产,其魅力并不在于它的单座建筑的雄伟和表现力,而在于它所构成的一系列空间与空间群。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平面与之类似,中国传统空间平面也如汉字一样,注重建筑的构图,而不过分追求建筑物单体的精巧,即建筑群平面组织良好,自然会达到高度的空间艺术境界。通过“间”“架”组成的的基本单元,组成矩形或者方型。推广至建筑群体,如果将建筑看做实体,建筑矩阵之间的空间界定是“院”。“院”是空间之间的过渡。故中庭常成为中式空间的“气韵”聚集处。
三.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是展示文字间的关系,而这又影响到了中国画的空间关系。书画的对于中国式空间陈述表明了人与其居所“家园”的一种关联。书法绘画艺术是用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然而生存环境是千变万化,十分丰富的,即使一用尽所有的表现方法,也不能完全表达清晰。这也影响到了空间的特性:并不重视现实的空间描述,而重在把握的是事物后面潜在的“气”与作为作者与观者神交的“韵”。这种巧妙的“写意”而非“写实”,也许正是中国空间“气韵”的伟大独特之处,也是最接近艺术本原的。
参考文献
[1] 李允鉌,华夏意匠,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晓东,杨茳善,中国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朱斌,气韵生动之境———浅析中国画的空间表现特点,《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4] 胡家祥,简论气韵范畴的基础理论意义,《文学评论》,2007/06
[5] 刘 芳,郭 娜,高 宇,试用“气韵生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山东林业科技》,2008/03
[6] 刘化宇,浅谈中国画的“气韵”传承及探源,《时代文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