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于洪区于洪新城第一小学 辽宁沈阳 110141
摘要: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及小组分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分工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小组分工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商,从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责任感、自信心等品质,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小组分工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需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组分工可以根据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来进行,让每个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小组的目标而努力。
(二)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和交流,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小组分工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工的现状调查及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多所小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法,收集关于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工的相关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小组分工的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工时,主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组合成小组。这种方式虽然简单快捷,但容易导致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大,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但也容易让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1)分工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中,很多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具体职责,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能盲目地跟随其他同学的行动;有些学生则承担了过多的任务,压力过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2)合作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合作意识,只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愿意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有些学生甚至会在小组中搞小团体,排斥其他同学,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3)教师指导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指导不足。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进行合作学习,而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方法等进行具体的指导。这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小组分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掌握有效的指导方法。在小组分工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导致学生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分工只是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不重要。他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有些学生甚至会为了表现自己而不顾及小组成员的感受,影响了小组的合作氛围。
由于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训练,很多学生的合作能力欠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冲突和矛盾。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坚持自己的观点,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工的策略建议
(一)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与性格内向、沉稳的学生搭配,起到互补的作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将思维活跃但粗心大意的学生与细心认真但思维稍慢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既能激发小组的创新思维,又能保证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在一组,能增加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确定小组规模
小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来说,以 4 - 6 人为宜。人数过少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难以产生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人数过多则容易出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管理混乱等问题。例如,在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中,4 - 6 人的小组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便于组织讨论和分工合作。
(三)设立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
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小组内应设立不同的角色。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为汇报提供依据。汇报员则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设立其他角色,如资料收集员等。
(四)明确各角色的具体职责
明确各角色的具体职责是保证小组分工有效的关键。组长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小组活动的时间和任务,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记录员要认真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和分歧,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汇报员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小组的观点和成果,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通过明确职责,每个学生都能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1.培训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分工意识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和分工意识的培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解决冲突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分工意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在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小组的整体表现和个人贡献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结,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工策略至关重要。合理分工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具备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明确各成员职责,如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记录讨论内容、汇报员进行成果展示等。在分工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应适时指导,根据小组表现及时调整分工。通过有效的小组分工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华雪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科普童话,2020(10)
[2] 冯红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设分析. 新课程,2021(01)
作者简介:何鑫,女,1993.04.04,沈阳市于洪区于洪新城第一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