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将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于中风治疗中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NIHSS评分呈良好趋势,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的治疗中,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风;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digital method,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CM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CM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the observation group further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NIHSS score showed a good tren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oo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after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latively lowe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xy, the application of TCM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has obvious effec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troke; effect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缺血性、出血性两类,前者主要是以脑部血管堵塞为主要特征,而后者则以脑内或周围出血为主要特征。针对中风患者而言,病情较轻可完全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肢体瘫痪或眩晕反复发作,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肢体偏瘫,或是急性昏迷,甚至是死亡。本文主要就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患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女占比15:10,年龄区间为58-71岁,平均年龄为(60.31±2.45)岁;观察组男女占比16:9,年龄区间为59-73岁,平均年龄为(61.25±2.62)岁。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中风临床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服用华佗再造丸,每次用药量为4-8g,每天3次,持续治疗2周后停止用药2天,继续展开治疗,每次用药量4g,治疗2个疗程,即4周。
观察组实施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具体内容:(1)中医中药:基于中医辨证疗法的前提下进行,对于风邪入中型患者,方剂中的中药材包括肉桂、川芎、甘草各12g,麻黄、人参、杏仁、陈皮、炮制附子、茯苓、生姜片及白芷分别为6g、15g、10g、18g、5g、8g、3片、10g。所有药材以水煎煮,指导患者每天服用3次。肝肾阴虚型患者,方剂中的药材包括当归、川芎、赤芍、人参各15g,桃仁、茯苓、甘草各12g,黄芪、红花分别为30g、18g。所有药材以水煎煮,指导患者每天服用3次。痰热腑实型患者,方剂中的药材包含茯苓、菊花、石膏、薄荷各15g,枳实、甘草各12g,白术、法半夏、寒冰石各10g,大黄、大枣及生姜分别为5g、3枚、5片。所有药材以水煎煮,指导患者每天服用3次。(2)针灸:每次时间为40分钟,每天1次.先手法行针,时间10分钟,再接电针,使用疏密波。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穴位,如半身不遂的患者,取合谷、足三里、曲池、昆仑、外关等穴位;口眼歪斜的患者,取昆仑、地仓、合谷、内庭、阳关、颊车等穴位;中风闭证,选择太冲、丰隆、十二井等穴位,使用毫针泻法、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中风脱证患者,使用大艾炷灸,选择关元、神阙穴位施灸;中风不语患者,选择玉液、金津穴放血,在针刺三阴交、通里等穴位;耳针穴位的选择主要为肾上腺、神门、耳尖等;头针穴位的包含运动、足浴运感及语言区。(3)推拿:患者取平卧体位,以从上至下为原则采取揉、捏、推、按等手法捏拿患侧肌肉,并选择相应穴位用力按住,实施拍、搓、摇等手法,旨在放松患者的肌肉,每天1次;将软垫置于患者肩部,嘱患者伸展腕部、手肘部位,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指导患者展开关节及床上移动训练,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负重。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中风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根据NIHSS量表合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数越低提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基于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得以明显缓解,疗效指数在70%以上;有效: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疗效指数在30%以上,无效: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变化不大,或是呈加剧趋势,未满足显效、有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HSS评分
观察组将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于中风治疗中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NIHSS评分呈良好趋势,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25 | 16.19±4.22 | 7.64±2.16 |
对照组 | 25 | 15.96±3.35 | 11.28±3.16 |
2.2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经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25 | 19(76.0) | 5(20.0) | 1(4.0) | 24(96.0) |
对照组 | 25 | 7(28.0) | 10(40.0) | 8(32.0) | 17(68.0) |
3、讨论
中风发生率较高,病因复杂,情志忧思、饮酒劳累等均是诱发此病的高风险因素,受病情特殊性的影响,患者往往会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生活质量较差。中医治疗是我国特色疗法,在防治中风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疗效稳定,成本低廉,安全性较高,患者易接受。中医中药应用于针灸的治疗中,所选药物需具备活血化瘀、化痰祛瘀、益气活血等功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随着血液黏附率的下降,临床症状也会得以明显缓解。针对中风患者而言,痰热壅结是常见病因,当气血运行受阻后,脏腑间气血不通,内生毒邪后可导致经络痹阻。很多中医学者认为,中风的治疗就需以清除内热、化痰通腑为主,有利于促进患者言语表达、肢体肌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便秘等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2]。另外,星蒌承气汤也是治疗此病的常见方剂,方中药材包含了丹参、胆南星、瓜蒌等,分次冲用,可起到活血化瘀等功效。一般而言,人体脑络受阻及经脉失温养后,极易引发中风,治疗强调益气活血,如黄芪、红花、僵蚕、丹参、连翘、天麻、陈皮、白术等就是常用中药材,治疗效率较高[2]。分析发现,对于肝风不稳,或是气血逆乱的患者,中风几率较高,治疗则以化痰熄风,平肝降逆为主。以滋阴潜阳药方为例,方中的药材包含了茯苓、当归、熟地、白芍等,在中风的治疗中,此方的应用效果明显。
在中医治疗中风中,针灸是常见方法,包括足针、头针、眼针等,以眼针为例,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恐惧眼针治疗,故头针、足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头部及脚部穴位较好找,患者接受度更高
[3]。另外,艾灸应用于中风治疗中,可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一些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作用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体现,效果明显。此外,推拿也是治疗中风的常见手段,可促进大脑微循环的改善,对于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患者,此方法尤为适用。基于手法的前提下来说,包括推、滚、搓、拿、按等,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穴位,包括风池、环跳、合谷、承山等穴位,有利于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身体的恢复[4]。将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可进一步增强疗效,加快患者病情的缓解,在改善预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患者往往会有不良后遗症,中医治疗期间就需鼓励早期展开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等训练,促进功能的改善,增强自理能力,缩短病程。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将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于中风治疗中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NIHSS评分呈良好趋势,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中风的治疗中,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推拿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容军,张进城.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2(15):97-98.
[2]尹钢,魏冬梅,孙雪英,等.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6(15):142.
[3]吕清国.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5(30):161-162.
[4]王静,陈军军,李惠萍,等.针灸推拿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颅脑外伤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21,16(1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