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实践课程作用影响研究——以罗平实践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实践课程作用影响研究——以罗平实践团为例

杨杰 于水林

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本文以曲靖罗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为例,深入探讨志愿服务实践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对参与罗平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的观察、访谈及数据分析归纳出两部分内容:一是墙体绘画助力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美学价值;一是推行普通话加强村寨与外界市场联系,提高旅游业增加收入。旨在揭示志愿服务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推广普通话;墙绘;乡村振兴;民族文化

一、引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的目标。在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针措施,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水平等。其中我们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出发点和两个落脚点。

二、墙体绘画墙体志愿绘画的是以提高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以当地民俗自然风情以及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情况进行绘制,加强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为加强乡村的人文气息,提高当地建筑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助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脚步,为主要目的为出发。

在乡村振兴中,大学生志愿者下乡进行墙绘活动,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实践专业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人生经历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宝贵机会,实现了乡村与大学之间的双向促进和共赢发展。

1.前期准备及实施过程

确定活动主题和设计方案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乡村振兴的主题,确定墙绘的内容和设计方案进行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创作。

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由于墙绘地点位于马路旁等危险区域,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绘画过程中的安全。筹备绘画所需工具和材料,包括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笔、刷子、调色板等绘画工具,以及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确定墙绘位置和尺寸,进行本土特色自然文化采风,从而设计出设计方案,确定墙绘的具体位置和尺寸,并进行必要的墙面清洁和涂底工作。

应用采风元素:采风元素,主要是以当地民族习俗,宗教文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河流淌,,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魅力是通过视觉形象的审美价值以及人文意蕴的象征具体表现出来。本文首先以苗族的历史、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美学方面的研究,来解读苗装图案的审美特征和深刻文化内涵,接着探讨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怎样影响其服饰文化的,进而又怎样在其服饰文化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的。[4]在收集元素的过程中,用实际考察行动进行相关地域地理环境调研,实时观察路边风景河流走向民族特色,以及当地约定俗成的民间故事,民族理念,民族特色,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花纹样式为主要题材,进而整合成所使用的元素,经过组合设计达到预期效果后进行绘画。

最后进行分工合作,根据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调色、打底稿、涂色彩等。有序绘画:按照设计方案,志愿者们开始有序地进行墙绘创作。在绘画过程中,志愿者们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确保每一笔都准确无误直至完工。

2.志愿墙绘已经取得的成果与效益

志愿墙绘帮助了提升乡村的凝聚力、文化氛围、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因墙绘可以长期存在于村寨,美化当地环境,提升建筑美学,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一定基础,建立环境优势,墙绘成为村寨的标志和文化遗产,吸引村寨居民的参与和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绘画和语言等相关魅力提升村寨居民的美学感悟,加强深入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这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居民们可以一起参与交流和互动,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乡村振兴中,大学生志愿者下乡进行墙体绘制,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氛围的提升,同时也为大学生们带来了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健全。通过亲身参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经历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韧和有担当。

三、普通话推广

通过普及普通话促进教育公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的分配。调查显示普通话在各个年龄的利用率,分别为0至5岁是10%左右,6至13岁是90%左右,14至25岁是60%左右,25至40岁是50%左右41至60岁是10%左右,61至80岁是5%左右,81至100岁是2%左右。农民的语言能力提升后,利于他们更容易融入现代社会,获取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城市工作和职业发展中进行接轨,为主要目的为出发。

同样在乡村振兴中,大学生志愿者推广普通话,可以对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社交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社会和回馈乡村的责任感。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前期准备及实施过程

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等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计划推广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制定问卷了解当地(大水井乡、棠黎凹、杨家寨、九龙乡以及当地)的语言环境、文化特点、村民需求等。学生志愿者招募与筛选具备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基础的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乡村文化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有效的推广能力。

在村委会、学校等场所设立普通话培训班,由志愿者担任教师,对村民进行普通话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普通话发音、日常用语、听力练习等,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互动活动,激发村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设立普通话角,鼓励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将志愿墙体绘画中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与结合普通话下乡活动,可以在绘画作品中加入文字说明或标语,进一步强调乡村文化和美景的价值,吸引游客的兴趣。同时绘画作品中的文字标语可以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和普及。

在活动结束后,对村民进行普通话水平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今后的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2.推普已经取得的成果与效益

推普活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不断提醒和强化社区居民的普通话使用习惯从而加强与外界联系,建立经济往来沟通,等长久深远影响。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为乡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显著的效益。首先,在乡村层面,普通话的推广打破了语言交流的障碍,使得乡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不仅提高了乡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通过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更好地融入了现代社会,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机遇。乡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语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参与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在心灵健全方面,他们通过与乡村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乡村的朴实和温暖,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人格塑造方面,他们通过帮助他人、传递知识,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健全、积极的人格特质。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社会使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最后,在全面发展方面,他们通过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人生经验,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困难和收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也将墙体绘画、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联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体现在弘扬核心价值观、宣传乡村振兴理念、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塑造美好乡村形象等方面。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发乡村居民的爱国热情、奉献精神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志愿者下乡画墙绘和推广普通话具有一定困难和工作收获。以下是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收获:

1.困难

语言障碍:因为云南是多方言多民族的地区,人们的语言习惯以方言为主,少数民族以自身民族语为主要语言交流方式。由于环境和历史原因,等多方面语言因素在乡村地区,普通话并不是每个人的第一语言,部分居民可能并不熟悉或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这导致交流困难,在乡村寨子中老年人居多,民族语言和当地方言口音严重,以及世代所讲的都是方言和本民族语言,导致对普通话理解和应用不足,据调查显示除学生教师之外,能够顺利,以普通话流利交流的人员不足1%,能够书写汉语的人员除学生和教师以外不足0.2%。在推普过程中,志愿者与推普对象交流沟通方面,不能够良好互动,有时会用到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导致沟通方面不完善沟通内容不充分,等相关问题。

文化差异:一部分志愿者人员是出于外省同学担任,导致云南乡村的一些水土不服,饮食方面没有办法很好的接纳,相关民族文化不太了解,再加上乡村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区有所不同,存在一些习俗和观念上的差异。要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与居民沟通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冲突和误解。

绘画阻力:一方面为地理环境,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处于云贵高原地区,日照充足,紫外线在光线中含量颇为较大,导致绘画过程中团队人员有一定中暑,加上太阳光线对皮肤刺激,造成晒伤等情况,对人员效率造成影响,同时乡村地区的资源相对有限,我们所前往的地区多为山村地区,导致交通方面闭塞,不能很好的运输资源物资等,市场以及经济规模较小,商品种类较少导致面临物资、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在进行墙绘工作时,需要自行准备画笔、颜料等材料,同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志愿团队在墙体绘画阻力。另一方面,由于墙体绘画基底是在墙面之上,墙面上的凹凸不平较为明显,摩擦力较大,对于绘画形体构成有较大困难,对于画笔磨损也有较大影响,同时,有的墙体有开裂迹象,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导向,导致一些原本设计好的方案要有所改动,造成设计方面的相关影响。

2.收获

文化交流:与乡村居民的交流和合作,多学习多增长,实践出真知,在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中志愿者们跟进民族文化交流,还有一些文化特有的关建筑,都给我们一种非常深刻的印象,也通过这些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中与外界不同的习俗传承了解和体验乡村地区的文化特色,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是一种宝贵的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的机会。

志愿服务:参与画墙绘和推广普通话的志愿活动,可以积累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墙体绘画满意调查报告中显示,非常满意占33%、满意占46%、良好占15%、一般占6%、差评占0%。,志愿者志愿者得到了正向激励,在成长和发展方面得到了发展契机,利于后续的成长发展的需要。

技能增长:由于涉及到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及实践应用在此次强化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道理,总结这些时间道理,让我们在绘画技巧上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突破,同时尝试了多种绘画题材也给我们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创作思路。

五、总结

实践主要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下的相关是因为出发点,以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核心指导文件,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志愿精神,通过墙体绘画和普通话推广两大方面进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实践活动课程有效促进乡村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对学生成长全面发展,专业发展等多方位美育和德育都有良好作用,实现实践促认知,认知促实践的良好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海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代壁画(墙绘)的生存机制与问题探究——以南充市为例[J].大众文艺,2023(12):46-48.ISSN1007-5828.2023.12.016.

[2]张俊,丁展腾,纪惟敏等.以墙绘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应用研究[J].当代农机,2022(09):101-102.

[3]朱莹莹,林燕宁.云南苗族服饰文化的应用与研究[J].明日风尚,2016,(05):149.

[4]伍第政.深切期望,殷殷重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 12(02):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