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肿瘤医院 康复医学科 本科 河北邯郸 056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感知觉刺激对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开展感知觉刺激,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衡功能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知觉刺激对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进平衡功能恢复。
【关键词】感知觉刺激;脑卒中;流涎;平衡功能;康复
近年来受慢性病发病升高、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而医学水平进展下,大约84%的患者可以较平稳度过急性期,但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70%-80%的脑卒中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流涎、平衡障碍的发生率较高[1-2]。脑卒中后流涎会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增加口周皮炎、口臭、说话困难、脱水等发生率,口腔中过多残留的涎液还可能会引起呛咳甚至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平衡功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3],平衡功能障碍会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因而恢复患者的平衡能力是康复治疗工作的重点。感知觉刺激康复干预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视、听、触等多感觉的外源性训练,以促使患者各部分机体产生刺激的一种促醒式干预对策。本研究通过分析感知觉刺激对脑卒中后流涎治疗及平衡功能快速康复的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4~76(65.96±4.52)岁,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伴有流涎症状;(3)不存在意识障碍,能够配合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相关操作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影响疗效判断者;(2)合并重要脏器(心肝肾等)病变者;(3)治疗或者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4)伴有严重感染、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完善营养神经、补液、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指导,同时每日开展冰刺激唾液腺,每日2次,连续干预3个月。
1.2.2、研究组:同时开展感知觉刺激,具体如下:
(1)成立感知觉刺激小组:小组成员由神经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责任护师5名共同组成,成员上岗前需接受相关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2)视觉刺激:将不同颜色小球放置于患者视力清晰范围20 cm区域并向不同方向摆动,言语引导患者视线跟随,每日5~10min,在对患者瞳孔进行手电筒光线刺激,每次3~5min。视觉刺激时间点选取以早六点和晚十点为宜,每天2次。
(3)听觉刺激:通过护士与患者家属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促进患者沟通交流欲望和表达欲望。根据患者爱好,选取相应的歌曲若干首,佩戴耳机,音量以20~30dB为宜,于每天早、中、晚循环给患者进行播放,播放时长控制在10~15 min/次。
(4)语言刺激:责任护士向患者喊口令,嘱患者跟随口令内容进行舌、咽功能训练,如最大限度伸展舌体、舌尖垂直顶住上颚最大限度伸展、舌尖向下压并最大限度伸展、吮吸、深呼吸及鼓腮等训练、发音动作、口形及唇、舌、齿摆放位置训练等,每次20~25min左右,训练需遵循从易至难、从短至长、循序渐进的原则。
(5)运动刺激:初期以肢体被动运动为主,为患者进行四肢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次25min,每日2次,同时嘱患者家属每日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结合患者病情康复及运动耐力恢复等情况,逐渐强化运动量和难度,待评估患者肌力恢复至4级或以上时,引导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手扶床栏,床边、室内或走廊等区域进行下蹲、行走、慢跑等活动。连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评定: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进行流涎情况的分级评定,痊愈:治疗后流涎等级达到a级;显效;治疗后流涎等级降低2级或以上(含2级),但未达到a级; 有效:治疗后流涎等级降低1级;无效:干预结束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3.2、平衡功能评定: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共包含7个项目,每项0~2分,总分14分,分数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30 | 10(33.33) | 10(33.33) | 9(30.00)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30 | 5(16.67) | 8(26.67) | 10(33.33) | 7(23.33) | 23(76.67) |
2 | 5.192 | ||||
P | 0.023 |
2.2、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对比()
组别 | 治疗前(分) | 治疗后(分) | t | P |
研究组/30 | 6.23±0.81 | 11.23±1.02 | 21.026 | <0.001 |
对照组/30 | 6.50±0.88 | 9.88±0.82 | 15.391 | <0.001 |
t | 1.236 | 5.650 | ||
P | 0.221 | <0.001 |
3 讨论
流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等的常见问题,未予以有效干预者,会导致患者回避社交,无法回归正常生活[4]。目前针对脑卒中后流涎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有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等[5]。本研究将感知觉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中,感知觉刺激即通过对患者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系统的刺激,并将这种良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可有效激活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元联络,对受损神经功能产生代偿作用。大脑在对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进行整合、应答时,可加快神经元髓鞘化[6],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知觉刺激的应用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感知觉刺激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流涎、平衡功能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海宁,陈英道,黄敏,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3,38(03):140-143.
[2]万琼红,蔡雅冰,赵惠芬.代偿性吞咽措施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23,19(01):8-15.
[3]肖王静,王万胜,彭玲,等.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流涎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01):104-106.
[4]高婷,潘婕,陈晓莉,等.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03):419-423.
[5]许红霞,陶烈君.前庭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4,9(05):117-119.
[6]储兴霞.感知觉适度刺激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14):2491-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