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金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市)江苏省苏州市,2152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及我国均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产品创新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产品创新、健全市场体系、吸引人才等方面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市场体系、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全球绿色金融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法国政府于2017年发行了首只“绿色国债”,成为首个发行绿色国债的国家;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定期发行绿色债券,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等绿色项目;挪威的Gjensidige 保险公司提供针对环保企业的保险产品,以降低这些企业的运营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在2017年向埃及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提供了1亿美元的绿色贷款。
2、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及实践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另外,为了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法律支持,此外,我国还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银行在2017年发放了一笔绿色信贷给北京的一个地热能供暖项目,该项目利用地热能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中国环保基金会在2018年发起设立了绿色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环保和新能源领域。
3、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及产品创新
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不少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视为战略转型和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积极布局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领域,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0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此外,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金融产品也逐步发展壮大。苹果公司在2016年和2017年发行了绿色债券,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源效率提升和绿色建筑。这些债券的发行有助于苹果公司实现其设施的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为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的超级工厂提供了绿色贷款,用于支持工厂的电动汽车生产,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人保财险推出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企业提供了环境污染风险的保障,有助于企业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二、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1、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文件,但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这使得绿色金融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金融立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经验是绿色金融立法的前提,而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又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对绿色金融活动的法律地位和风险有不确定性的认识,从而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决策。
2、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产品和服务创新仍显不足。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监管挑战、信息不对称、环境效益不明显以及国际合作受限等问题。
3、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成效卓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具体体现在市场准入、交易机制、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市场分割、风险管理不足、信息不对称、专业服务机构不足、政策支持不足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4、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绿色金融是助力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环境信息披露是衡量和判断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对绿色信息的披露不够重视,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困难、市场约束不足、监管难度增加和品牌形象受损等问题,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有可能造成部分市场参与人员没有信心,导致参与度不足,市场活跃度不够。
5、绿色金融人才短缺
绿色金融人才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由于绿色金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人才的培养和积累则相对滞后。这种短缺可能表现在专业知识不足、人才流动性差、国际经验不足和创新能力研究不足等方面。绿色金融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与法规支持
一是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如推动国家层面立法,确立绿色金融的法律地位,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范围和目标。制定具体的绿色金融发展条例,包括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领域的实施细则。二是提供政策和财政激励措施,如设立绿色金融专项补贴,对绿色项目的贷款利息、担保费用等进行补贴。实施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风险承担。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优先考虑采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2、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绿色金融认证标准,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进入市场。建立绿色金融市场的动态监管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二是发展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和平台,如推动建立全国性的绿色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促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构建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提供绿色项目信息、绿色技术、环境影响评估等数据服务。
3、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大力度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助于服务“双碳”目标,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业团队,专注于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流动性。支持绿色金融科技的发展,设立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绿色金融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开展绿色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探索新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4、提高企业绿色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指南,建立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要素的绿色信息披露框架。发布行业特定的绿色信息披露指南,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规范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投资决策,改善环境表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激励,建立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对不合规的企业进行处罚及整改,同时设立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优秀企业榜单,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外部投资主体将环境信息纳入决策,使得利益相关方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成效。
5、培养绿色金融人才
培训绿色金融人才方面,建议加强绿色金融教育和培训,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打通国内外交流通道和校企合作渠道,建立绿色金融教育和培训基地。开发绿色金融在线课程和认证项目,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建立专业人才激励、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绿色金融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从政策上重视人才,建立绿色金融人才实习和交流项目,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人才池。
四、总结
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向均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新产品和服务、培育人才等方面的努力,中国有望推动绿色金融在支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同时,本文呼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