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2

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王珊珊

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金雀路小学、463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针对性较强,不能将该教育应用到所有中小学生身上,使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很难得到干预,无法受到心理教育。如果引入积极心理学之后,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能疏导中小学生心理。由于积极心理学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因此,就必须加强研究工作,以解决当前心理教育因过于局限而引起的教学问题,提高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效率与质量,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积极心理学就是用积极的心理指导方法,来引导人们用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解决人们工作与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增强人们的心理满足感,重塑人们的性格,激发人们的身体健康,改善心理境遇,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尽管积极心理学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积极心理学所起到的作用已然受到人们所关注。而在未来,积极心理学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特别是当前学术界对积极心理学研究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则更是如此。

一、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增加中小学生积极体验,培养正确的情感观

目前,很多教师并不是很重视与学生展开心理交流,更多的就是灌输知识。这种教育手段的长期实施,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心理得不到重视,同时更得不到关爱。由此,就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出现,这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长时间都得不到关爱,那么就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又因为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多中小学生陷入到负面心理状态当中,影响了中小学生心理。而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干预,则能减少及防止中小学生出现抑郁情绪,增强其心理抗压能力,消除其情绪垃圾,远离负面情绪。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心理干预,重视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使他们能更好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更好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很大帮助的,并且对学生学习也能带来不小的帮助,这便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干预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所以,我们强调以积极的体验作为支撑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知欲,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会用哪种眼光去看待自己,其心理、精神、行为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同时当事人的生活状态也因此会发生改变,当然学习同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当前中小学生尚处于特殊发育阶段,他们的心智在一定程度上远不及成年人,同时性格也未成形,再者,其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所影响,并且很容易就会出现消极情绪,而如果受到正面影响则就会出现积极情绪。

如果这两种同时出现,且长时间影响中小学生,那么就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双重人格,对学生心态就会带来较大打击,同时更会对他们的一生带来影响,而这样的情况则早已屡见不鲜。如果采用积极心理学来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必将能带来极大帮助,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变得更加开朗,变得更加活泼、文明。因此,加强积极心理干预对学生人格、心理及行为都能带来正面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态

任何事情都有其对立面,任何事情都有矛盾。这是客观事实所无法改变的,更是世界发展之常见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当然,这也取决于人们到底是怎么来看待,怎么去做分析。如果没有运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那么就很难正确的认知事物,从而也就很难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很难解决眼前困难,最终就是使很多问题变得复杂化。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因为分析不到位,或者是因为心理素质差等,而使得他们感到很困惑,这是因为学生无法用正确眼光来看待问题。很多学生如果碰到挫折、困难就会逃避,就会选择畏惧退缩,紧张不安,而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去面对这些问题,并及时地来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消除不利影响,从而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当中。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做好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使学生能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认识到事物发展规律与本质,能够独立自主地找出事情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做好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解决当前心理问题。

(二)对中小学生个人情绪的培养教育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情绪,这是受外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我们所说的情绪教育,其实就是训练与调节情绪的方法,旨在通过一定干预措施,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的情绪变得稳定、正常。人的情绪是否良好,对日常生活与行为均会带来很多影响,同时也会对思想带来影响。如果想要更有效地开展情绪教育,那么就必须加强学生情绪调节,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使各项干预工作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防止因不良情绪出现而影响到学习、生活及未来。当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学会了心理调节方法,那么在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也能通过自主调节来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更有利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对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学生来校就读,目的就是为了增长知识,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日后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长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没有学会调理自己的心理,那么就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调节就会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辅导工作,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能真正解决当前学习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应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就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学校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解决眼前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摆正自己的心态,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二)应借助学科教育渗透

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很多教师便逐渐加强学习强度,而当学习强度太强的时候,就会导致学生吃不消,甚至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面对学习。由此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学生产生出消极倦怠心理,对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影响。教师必须改变这一策略,改变这一思想,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勇于发现问题,积极地去探索,例如:开设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如团体游戏、主题班会等,这都能释放学生压力,培养学生集体精神。

(三)应设立班级信箱

学生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一般是不会向任何人透露的。如果想要倾听学生心理,那么就应该设立班级信箱。每位学生都可以用写信方式来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在了解学生问题之后,可以主动约谈学生,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解决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学生心理困惑。

积极心理学,所指的是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获得良好、愉悦的心理感受,使其获得心灵释放,解除人的精神枷锁,卸下心理负担,能够直面明天,笑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烦忧。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处于积极良好的心理体验时,便能够产生出良好的精神情绪,同时还能够增强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培养良好快乐的心境,这对中小学生而言将带更好的积极暗示。因此,加强心理干预才能解决学生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文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参考,2019(05):56-60+66.

[2]于春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J].中华少年,2017(16):253+290.

[3]李丽,林春丽.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及展望[J].创新时代,2017(03):78-79.

[4]张轶璇.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6(23):278.

[5]梁四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贵州教育,2016(Z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