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郝镁岗

中共馆陶县委党校  05775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变化很大,可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甚至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会相对落后,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农村新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防止返贫,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关系也就密不可分。一方面,农村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来农村帮助搞经济建设,为农村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也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的问题,还引来中青年劳动力返乡筑巢,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会促使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一起,进而带动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首要目的是让受教育人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城乡关系发展分为城乡分离、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三个阶段,人的发展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而城乡关系三阶段与人的发展三阶段是相互对应的。在城乡对立阶段,由于城市与乡村居民屈从于社会分工、屈从于他们所被迫从事的工作与活动,人们与其活动以外的世界处于敌对状态,造成人的畸形而片面的发展。当今社会,人民非常向往美好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经渐渐超过了物质需求,教育是让人民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直接手段,能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人员的组成结构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现代化等;建设现代的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增长知识,培养办事能力,未来更好地奉献社会;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吸引更多人才下乡建设新农村。因此,教育就带动了多领域的发展。

、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教育虽然是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农村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加以改善使农村的教育更成体系。其一,师资的力量储备不到位。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很难留住较好的师资,所以在现有的农村教育中师资组成年龄都偏大,因此,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其二,教育的形式相对老旧。农村教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很单一,教育资源缺乏且比较分散,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当前的农村课堂的形式主要是老师讲授、并没有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科技教具或与青少年不同学习阶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导致学生的接受度比较低,参与性不强,师生互动性较差,经过填鸭式教育最终是教育效果不佳。其三,教育的管理比较落后。学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并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和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和教学。有些学校一个老师身兼数科教学任务,行政和教学管理责任没有分清,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存在漏洞,所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新时代发展农村教育的路径

(一)选强配好教师队伍

需要在源头上把好关,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补贴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在教师人员招聘上选择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的知识并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坚决杜绝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三支一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下乡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二)打造与农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发展乡村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可直接照搬城市的管理机制。在政策制定的层面上,充分发挥乡村群众的话语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比如建立教学评价系统,开展定期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与高校合作、定期请专家进行培训,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方案来组成完整的管理系统。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促进乡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相结合

首先, 以政策引领、经济驱动、理论学习、情感熏陶等多渠道方式将现代化的思维视角内化为乡村教育主体的自主行为模式, 以提升乡村教育主体兼容各种理论成果, 尝试多种价值取向的胆识, 以拓宽乡村教育发展路径。其次, 凭借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优势, 借力通讯产业, 有线与无线并举, 在乡村全域铺设互联网高速公路。加大乡村校园信息化改造资金比例, 在乡村学校建设集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云教室。以奖励或补贴政策为乡村教师配置个人电脑, 扫除硬件障碍, 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标准。最后,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打造技术团队相结合。开展针对性培训, 快速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 进而让更多的乡村教师有能力通过网络的方式与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精品课程资源亲密接触。

(四) 选择多样化发展方式, 解决乡村教育资源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农村多样化的教育对象由于自身条件、经验基础不同, 对乡村教育的需求差异巨大。就教育目标而言, 有城市化、乡村化甚至国际化的需求;就教育内容而言, 有国家课程、城市课程、乡土课程;就教育渠道而言, 有传统方式、网络学习、混合教学、学年学期制教学或短期培训式教学;就教育类型而言, 三教统筹是基本, 对接区域发展规划形成新的教育发展类型。多样化的乡村教育对象呈现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求, 教育目标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渠道不同、教育类型也不同。多样化的乡村教育发展路径既是服务于当前, 更是为未来做准备。在化解乡村教师现实及未来人才资源需求困境上, 应采取短期、中期、长期多种策略组合形式。就短期策略而言, 积极探索师范校、师范生对口帮扶机制以快速改善人才缺口;就中期策略而言, 以特岗教师、交流 (轮岗) 教师为带动, 积极开展校本教学团队建设, 以改善供给提高质量;就长期策略而言, 实施本土化定向培养, 建立激发本土化人才投身教育的整体文化, 才能彻底改善乡村教师的供给侧。同时, 三种策略并不是孤立的, 可以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多管齐下同步着手。

(五) 构建产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共生机制, 破解乡村教育的效益难题

在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 教育永远不是每个人必需的消费品, 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及村民收入的增加, 其增加教育投资的存量成为可能。无疑, 教育投资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乡村经济与乡村教育的互为动力关系符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视角。乡村教育匹配于乡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供给, 乡村经济的发展又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乡村经济产业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经济特色, 农业产业型、工业配套型、乡村旅游型 (自然风光、人文风光) 、传统手工艺型、特殊资源型等, 不同的乡村产业经济需要与区域内的乡村教育事业形成有效的人才供需关系, 乡村教育事业才能效益鲜明的持续发展。例如, 由淘宝经济发展起来的中国淘宝村。与这样的乡村产业经济共生的乡村教育, 淘宝学校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效益鲜明的回应。

(六)农村区域资源与新时代教法结合

每个乡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各地的特色乡土文化打造专属于本地高校的课程体系。以馆陶为例,可在寿山寺、房寨推行各种形式的红色文艺鉴赏课程、建设红色文化体验馆,也可将红色资源与益智类游戏联合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红色文化。此外,也可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地方限定版文娱产品,如盲盒、书签、联名文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