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经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这就暗示此书在人物塑造、主旨揭示等方面都会采取隐喻的方式。而本书中最具有暗示隐喻性的就是十二钗的命运,而十二钗的命运主要通过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看到的人物判词暗示人物命运的。本文将选取《红楼梦》中两个主要人物(黛玉和宝钗),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及其艺术特色。
第五回中,黛钗二人的判词和画册是合二为一的。画册中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里“可叹停机德”和“金簪雪里埋”两句是宝钗的判词,“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是画册中关于宝钗的内容。“停机德”语出《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讲的是乐羊子外出求学,因为想家就中断学业回家,妻子停下织布机,并拿刀割断已经织好的布,以此来劝勉丈夫坚持求学。后人就把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的女人。这里是说薛宝钗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女德。“金簪雪里埋”一句谐音薛宝钗的名字—“雪””即“薛”,“金簪”即“宝钗”(“簪”和“钗”在古代是外形和功能都相差无几的两种头饰),也暗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虽贵为皇商,千金之躯,却不喜奢华,为人冷淡房间如“雪洞”般素冷,长年服食“冷香丸”,连婚姻最终也是一片冰冷,如同画册所示“金簪”埋在“雪堆”里。“可叹”二字寄寓了作者对她虽有“停机之德”,最终却徒劳无功的同情。
作者不仅在判词和画册中对薛宝钗的命运进行暗示,而且又在曲中对薛宝钗命运进一步暗示。作者写到:“[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里写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实则孤独寂寞。曲名“终身误”意思是白白耽误了一生。“金玉良姻”指的是宝钗与宝玉的婚姻。“金”指薛宝钗的锁,上面錾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据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錾了“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刚好与金锁上的字相契合。“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作者一开始就以“还泪”之说暗示其悲剧性。“雪”谐音“薛”,“仙姝”指林黛玉本为仙子,也指她死后归仙。“齐眉举案”语出《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到眉毛高度,所以后人把“举案齐眉”作为妇道的楷模。后面几句意思是说宝玉虽与宝钗结为夫妻,维持着相敬如宾的婚姻,心中却始终挂念黛玉,这美中不足,令梦中人与梦外人皆是“意难平”。
这里“堪怜咏絮才”和“玉带林中挂”两句是黛玉的判词,“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画册中关于黛玉的内容。“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咏絮才”语出《世说新语》,是晋朝谢奕女谢道韫幼年时期的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诗文引得叔父谢安大为赞赏的典故,表明林黛玉的才华。“堪怜”二字寄寓了作者对其命运的同情。“玉带林中挂”一句,前三字倒读即谐音林黛玉,亦如画册所示―一“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作者又在判曲中对林黛玉的命运进一步暗示:“[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写黛玉爱情理想破灭、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一生悲愁也枉然。“阆苑仙葩”的意思是神仙世界的花木,这里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二人之间因为前世有缘,今生才会相遇,但是现实种种,却让这“奇缘”最终化为乌有。“枉自嗟”指黛玉悲伤叹息毫无用处,“空劳牵挂”指宝玉牵挂对方也是白费心思。“水中月”“镜中花”是说宝黛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样,如同幻象,不能实现。“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黛玉一生多愁善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对自己“还泪”诺言的实践。黛玉最终泪尽而亡。
宝玉进入梦境,对幻虚世界似真似幻的经历,对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似懂非懂的目睹,都为本书营造了一种似真似幻的意境。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命运的判词似真似假,引人深思。一处“薄命司”,一盏“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让我们认识到作者高超的暗示艺术。在封建社会中的女子,无论多么聪慧美丽,都难以逃脱追求不在、生命夭折的悲惨命运。这种颇有虚无观念的哲学意味,表现作者对封建末世的深沉思考。
关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思考
赵秀霜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学习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历史、政治、地理、道德与法制、艺术等。因此,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数字教育的进步,尤其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学中师生面临的许多问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一门学科知识解决,而是需要师生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效解决。而这对师生而言,对综合知识的考察,综合能力的要求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建立跨学科意识,具备多元综合的能力,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深度学习。
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中,要求学生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设计,以语文的方式学会调查、专题研究、合作学习,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共分为三个板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时,需要学生不仅对家乡文化有一定了解,还需要综合掌握历史、地理、政治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更加有效开展与家乡文化相关的调查和整理。
然而,当下中小学跨学科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一、教师跨学科理念还未建立,对跨学科文化、价值、政策等认识不够深刻;二、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设计、组织及创新教学等)还有待增强。对于以上问题,探究跨学科教学多维困境纾解的可行性和应对之策,对深化中小学跨学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一个项目式学习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围绕实际学习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
我们认为,项目式学习其实是综合性学习的升级版,是新课标中的大单元学习、情境化学习、实践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随着近几年核心素养概念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项目式学习成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