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 需求对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08
/ 2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 需求对接研究

李宗勋 郗配配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我国技工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济宁市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促进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为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济宁市;技工教育;专业设置;产业需求

引言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创新和创造力为驱动,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我国技工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为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理论基础

1.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新质生产力将知识和技能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创新和创造力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将创新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融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关系

产业发展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技工教育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二、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现状分析

1.济宁市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济宁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516亿元,同比增长6.5%。在产业发展方面,济宁市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5.2%,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2.3%,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9.8%[1]

2.济宁市技工教育现状

根据济宁市人社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济宁市共有技工院校20所,其中技师学院2所,高级技工学校5所,普通技工学校13所。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6.8万人,教职工人数为0.5万人。

三、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截至2023年底,济宁市共有技工院校20所,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6.8万人,教职工人数为0.5万人[2]。济宁市技工教育规模较大,能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能人才。济宁市技工院校开设了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专业与济宁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匹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不足

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据调查统计显示,19%的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传统,在新质生产力时代,技能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四、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改进措施

1.优化专业设置

首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这要求学校紧密关注产业趋势,确保教育输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其次,紧密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学校应当重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动态,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设置。最后,定期座谈与行业专家交流,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技工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共商工学一体化培养方案。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借助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对接。其次,共建实习实训竞赛平台。引企入校、入企办学,坚持持续打造各类国家级教学实训平台,如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等。最后,共组优秀师资专家队伍,建立校企双向互派工作机制,优化师资结构,提升育人水平。

3.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

首先,建设梯级化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引领,设立专业带头人岗位。进行技能大师培养,针对不同学科领域[3],选取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技能大师。其次,实行双师双岗制。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改进等,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

4.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技工教育的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技工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增加对技工教育的财政投入用于改善技工院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以提升教学和实训的质量。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技工院校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课时,开展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现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可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为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2023,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王志敏,黄广谦,李福良,王相浩,郭瑞新.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济宁方案”[J].职业, 2021.

[3]史玉祥.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1]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3.

课题名称:“2024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济宁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研究(编号:24JSGX105),主持人:李宗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