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经验下基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08
/ 2

核心经验下基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活动

何忆文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摘  要:一直致力于科学特色课程的研究,积极地为孩子创设奇妙自然的科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索怎样让孩子玩的好,玩的开心,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精神指导下,为培养孩子科学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们从游戏这个视角去开展科学活动。“核心经验”是我们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那么在科学活动中的核心经验又是什么呢?是儿童在科学活动中,可以获得的概念、能力或技能。而且在幼儿园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和技能和一个学习品质。

关键字:核心经验 科学活动

基于科学活动的核心经验,此次的科学活动我选择了“光和影的秘密”这一切入点。这是一个中班的科学活动,活动的核心经验是让幼儿通过探索,知道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光和影之间的关系,并能简单尝试光和影在生活中的运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幼儿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探索、获取经验,我先后多次制定、修改教案,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现将心得总结于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确定主题及想达到的预期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首先是要幼儿感兴趣的,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秋冬季节,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晒太阳、做游戏。那么,你们一定也做过“踩影子”的游戏吧。既然幼儿有兴趣那就好办了,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自己跑动起来,影子也会跟着跑。光和影之间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那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影子的长短大小为什么会变呢?其次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即目标的确定,是需要幼儿跳一跳能勾到的,还有需要通过哪些环节来到达目标?于是,我们设计本次科学活动《光和影的秘密》。

二、操作环节越多越好吗?如何将环节安排的环环相扣又逐步提升?

在开展探索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探究的欲望。那么是不是操作环节越多越好呢?又该如何进行取舍?

在最初设计该活动时,我想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操作游戏,如:让幼儿通过自由玩手影游戏发现光和影;观看奶粉广告中,手影变大,发现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影响影子的大小;需不需要让幼儿探索当光垂直照在物体上时,是看不到影子的?等等这些都要的话就显得真个活动内容太过繁多无序,幼儿频繁的探索让他们的兴奋度一直处于顶点,这种状态对于各环节的顺利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班幼儿也掌握不了。

那么这时如何进行取舍?又该怎么样合理的安排各环节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将过程又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个环节:自由探索,找影子。此环节是让幼儿利用手电筒来找一找周围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探索过程中,幼儿好动的天性和强烈的探索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第二个环节:实验操作,玩影子。此是引导幼儿了解光和影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整个活动的重点,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掌握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师幼合作,演皮影。最后一个环节是师幼共同合作表演皮影戏,感受光影艺术的乐趣。众所周知,中国的影戏艺术历史悠久,有皮影戏、手影戏等各种类别的影戏。幼儿通过表演,初步了解到光和影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精心打磨,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环节基本落实后,就是如何让这些环节为活动核心服务,达到最佳教学效

果。在一次次试教中,我们发现了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磨,不断改进,活动慢慢成型,达到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

在第一次试教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高,但接受影子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一环节中,是让幼儿利用手电筒来找一找周围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探索过程中,幼儿好动的天性和强烈的探索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曾经改过好多次,很多孩子不理解什么是影子,会把电筒照在墙上的那一团圆圆的光团当做是影子。后来我们就调整了提问,重点引导幼儿去发现物体挡住光线后留在地上或墙上的黑黑的影子。比如:当孩子们在寻找影子的时候,老师会问“你在哪里找到了影子?这是谁的影子?它的影子看上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影子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设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影子,从而了解到影子就是当物体挡住光线的时候,留在平面上的那一团黑黑的东西。幼儿再没有出现第一次试教中发现的——把光团当做影子的错误了,从而为后面环节的进展做好铺垫。

在前几次的研磨活动中,我们曾经尝试过皮影戏的形式,但皮影戏常常会受设备和条件的限制,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改为最后的手影戏,因为在设备方面极其简单,除了光,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一双手了,而且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还可以启发幼儿的联想思维。

事实证明,这样的修改是非常合适的,即节约了时间,又能引导幼儿围绕活动展开思考。

试教中我们还发现整个活动内容过于丰满,尤其是最后观看故事《巨大的老鼠》和欣赏皮影戏两个环节,在形式上较为相似但又接连着展开,使整个活动在环节分配上显得不够均匀。因此,我们建议将活动的环节进行重新分配。我们将故事《巨大的老鼠》提到前面,先请幼儿观看故事《巨大的老鼠》前半段,提问:小老鼠会想出什么办法呢?是这样吗?然后出示手电筒:“看亮光出来了,请你们去试一试,就用我们的小手来当小老鼠,看看,能不能让手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这样就很好过渡到“通过改变光源和物体间的距离,来改变影子的大小”这一环节。做这样的修改就明显的发现,把影片放后面其实是重复前面的知识,没有做到深入及提升,放在前面即能有效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进行思考、探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将提高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将孩子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学会在了解幼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摈弃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努力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要用爱和智慧呵护与滋养孩子的“奇思妙想”,呵护孩子的童心和天性,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触摸科学的温度,感受世界的奇妙,在不知不觉中摊上探究科学瑰宝的神秘之旅。正是这份对事物持探究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探究脚步继续前行,而我们在追随孩子脚步的过程中也不断收获孩子成长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白明丽 蔡欢戈..《“奇妙”带你玩科学之奇妙乐园篇》.现代出版社,2016年

[3] 卢琳.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