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9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陈绍英  申彤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00 )

摘要:混合式教学成为日常教学“新常态”,大学英语课程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核心要素与外语学科鲜明的国际化特点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独特作用,通过研究混合式教学新的内涵,并引用探究社区模型中的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为学习者创造深刻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教学临场感

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界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修订并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原则

课程思政是指在非思政课程中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其核心目标是“三观”塑造[2]。具体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不同,课程思政的大原则是隐性教育原则,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3, 4]。也就是说,课程思政并不是在教学内容中生硬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要把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此外,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1, 5, 6]。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情,包括语言文化知识水平、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学习态度(指学习兴趣、情感认知水平)以及核心价值认知与实践等方面。

2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模式

关于混合式教学,学界比较宽泛的定义是指“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混合”[7]。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先后经历了技术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三个演变阶段,内涵逐渐清晰。发展初期(90年代末至2006年)重点强调技术在教与学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简单结合,是一种从纯面授教学到纯在线教学的过渡阶段的教学模式。之后的教师视角阶段(2007年至2013年)主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界定混合式教学,重点关注在线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给“交互”带来的变化,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交互。此阶段的混合式教学被视为“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与再设计”[8]

可见,新时代背景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新的内涵,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这需要理论框架来指导。目前,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是探究社区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9](如图1所示)。

图1 探究社区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Garrison,2017)

该模型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认知临场感(cognitive presence)和教学临场感(teaching presence)。这三种临场感共同作用,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社会临场感是指学习者能够对学习共同体产生认同,能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下开放交流,并且通过个性特征展示建立人际关系。认知临场感指学习者通过在共同体中持续的反思与讨论,能够建构意义、获得知识。教学临场感指通过对认知和社交过程的设计、促成与指导,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成果。探究社区模型还进一步明确了三种临场感创设的指标:社会临场感的创设包括情感表达、开放式沟通和群体凝聚力三个维度;教学临场感的创设包括设计与管理、促成有效讨论、直接指导三个维度;认知临场感的创设包括引发问题、探索、整合、解决四个维度。

很多研究者进行大量教学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基于MOOC、SPOC、微课、在线直播、语料库的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线上线下教学未有机融合、学习者主体性和个性化尚未彰显、在线学习过程监管粗放、思政育人功能不明显等问题亟待解决。

结语

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高校教师应充分研究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具备良好学习体验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琼, 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J]. 中国外语, 2020, 17(05): 1+1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2021-06-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J]. 中国外语, 2021, 18(02): 47-52.

[4]石坚, 王欣. 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 [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 (06): 43-45.

[5]刘建达.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 [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 (06): 38-42.

[6]张敬源, 王娜. 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 [J]. 中国外语, 2021, 18(02): 33-38.

[7]Bonk, C. J. & C. R. Graham (Eds.), The Hank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C]. San Francisco: Pfeiffer, 2006.

[8]Yen, J.-C. & C.-Y. Lee. Exploring problem solving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56(1): 138-145.

[9]Garrison, D. R. E-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基金项目:

1.天津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智慧+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路径研究”

2. 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高质量建设路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项目编号:CAUC-2022-C1-006

作者介绍:

陈绍英  副教授,硕导,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申彤  讲师,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