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摘要:天津市武清城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空间本底,但受限于蓝绿空间不成体系等现状问题,空间呈现效果不佳。通过联通水脉,构建循环互联的城市水网和双环为基,以水引绿,优化城市绿地体系两大措施体系为提升思路,为武清城区完善蓝绿空间,提升自然禀赋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蓝绿空间;水系连通;以水引绿;
武清区属于平原地貌,具有北方水乡特色,历史上的武清为薮泽之地,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可见其水系丰沛,也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武清区蓝绿生态空间基本情况
全区享有重要自然资源,是大运河与永定河绿廊交汇区,“京津保”湿地生态过渡带重要节点,生态保护要求较高,在区域生态格局中地位较重要。境内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永定河、青龙湾河、排污河4条一级河道和龙河、龙凤河故道、北新河等7条二级河道纵贯武清,纵横区境269.7公里。
武清是天津生态安全格局中重要的“一廊”和“一湿地”。武清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北部大黄堡湿地是天津北部生态片区的核心节点,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区的北运河廊道是维系天津北部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命脉。
2武清城区蓝绿生态空间现存问题
2.1 蓝绿空间不成体系
武清城区存在“蓝绿空间”未充分融合成网等问题。城区内水网纵横,存在多条东西向支渠沿路均匀布局,但部分河渠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水动力不足、流动性差,断头水系较多,未能与外围重要河流水面成环成网,共6条河道均存在断点。
武清城区人口规模增长没有跟上城市配套建设,且城区公园覆盖率不足,布局不完善,尚未融入城市发展格局,人气不足,缺乏分布广泛可进入性强的社区公园、小微绿地。
2.2生态用水量偏少,硬化河岸切断了水体与河岸的生态系统
武清城区生态用水的配置量受到严重挤占,几乎没有明确的生态用水量。加之生态调水困难,造成自净能力不强,加剧了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脆弱。
此外,城区部分河道采用“三面光”形式断面,硬化岸线阻断了水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生态联系,水陆两岸生态系统无法交融,原有的物种丰富性和生物多样性下降,河道的自然生境系统退化。
3 武清城区蓝绿生态空间提升方案
3.1联通水脉,构建循环互联的城市水网
遵循以水为脉,水城共荣的核心理念,融入区域水生态发展大格局,将水系、公园、林地等生态要素融合,借由水系格局引入城内,联通水网,优化水城关系,通过河—渠—湖—塘的水系联通大循环系统,引导水系网络和生态网络,打造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水系格局。
(1)改善骨干河道水资源条件,提升城区河渠水体循环
统筹多渠道水资源条件,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用水,重塑大运河“有水的河”现实载体,推动实现大运河天津段正常来水年份河道有水。
通过努力提高区内河流、湖库、湿地调蓄能力和多措并举的水资源调配方式,积极存蓄、盘活北运河等河流水源及汛期入境水,大运河水资源总量得以提升。武清城区考虑以北运河为补水水源,利用城区北高南低的地形特征,增加城区北部河渠从北运河的取水量,如七支渠、五支渠、西苑河等,河水引入后即可盘活城区水体流动性。
(2)推进多水源联合补给河道水系
武清城区远期再生水厂生态补给水量可达12.1万m3/d。再生水回补河道显著提升了城区生态水量,为河渠提供了常态、稳定的生态补水,可有效改善北方地区河道内缺少流动水、甚至断流的现象,缓解水资源短缺导致的生态水量紧缩问题,修复河渠生态环境。
(3)联通水系,构建城区水循环网络
以北运河为脉络,在融入区域水生态格局的基础上,按照水脉不间断、水机理不改变、水面不减少的原则,连通城区水系,锚定“一脉三河”的水网骨架;疏浚河道,提升水体景观生态,形成水城渗透、以水优城的水系格局。其中北运河为城市核心水脉,作为城区水网之脊;龙凤河、龙凤河故道、永定河连接北运河,构成城区水网的三条骨架;联通城区内多条干支渠及断头水系,以南湖、天鹅湖、中央湖等主要湖泊与水网互通,形成特色水体生境。
(4)调蓄水体,构建蓄利有效的海绵城市
武清城区应持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增强雨水作为非常规水资源的集蓄利用能力,补充生态用水量,加强水体间循环。充分利用现有河湖水系及沟渠水洼等自然及人工水体作为存蓄涝水空间,实现蓄排平衡,最大限度地存蓄利用区域内雨洪水资源。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景观水体调蓄利用。结合自然生态节点建设,使部分区域涝水排入这些湖泊水库存蓄,实现蓄排平衡和雨洪水资源利用。第二,增加河渠调蓄能力。应加强河道运行管理调度,进一步提高河渠雨水收纳的能力。第三,调蓄设施净化后回用。城区规划在二支渠与北运河交口处新建调蓄池,调蓄规模6.0万m3,运用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合流水,净化处理后回补河道,增加生态用水量,增强水体流动性。
水系护坡宜设计为自然生态的生态护坡,同时结合滨水空间条件,因势利导,打造景观优美、生态怡人、 海绵效应明显的滨水空间。
图1 武清城区水系连通规划图
3.2“双环”为基,以水引绿,优化城市绿地体系
(1)形成双环引领的绿地网络系统
以水系骨架及城市绿地为基底,优化生态空间,形成蓝绿交织、内外开放的双环公共空间网络,形成城市与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在双环引领下,形成绿地网络系统,按照公园城市理念,构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水岸空间连续贯通,郊野公园开阔疏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性有道、水岸共享”的生态宜居场景,引导建设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格局。
(2)打造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公园社区
落实“幸福公园城”规划要求,以水为骨架优化城市蓝绿空间网络,打造“郊野-城市-片区-邻里”4级公园体系,形成“郊野环城、公园缀城”的绿地系统。
4 结论
通过改善骨干河道水资源条件、多水源联合补给、水系连通、海绵城市建设的篮网提升措施及绿地网络系统升级、打造四级公园体系的绿网提升措施形成组合方案,可有效提升武清城区生态空间品质,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