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及其有害物质的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6
/ 2

塑胶跑道及其有害物质的调查与思考

王瑾 潘丽娜 恒小平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摘要:塑料运动地面被全球体育界高度评价,它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全天候体育场馆的建设进程。然而,近年来频发的有害跑道问题引发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本篇文章从塑料跑道的演进过程、类型划分、铺设工艺、有害成分构成、监管制度以及预防控制准则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同时,塑料材质正经历持续的革新,尽管采用列表限值法进行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依旧可能出现监管盲区,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建议在塑料跑道的施工和运营阶段,纳入风险管理策略,以保障施工人员和运动者的健康权益。

关键词:塑胶跑道;有害物质;标准限值;风险管控

伴随着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及国民体质与体育素质教育的加强,全天候运动场所的建设中,合成材料运动场逐渐成为了主流,取缔了传统的煤渣和水泥场地,尤其是以合成材料跑道为核心的应用形式。不过,自2014年起,包括安徽、浙江、河南、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在内的众多地区学生,出现了喉咙干痛、干咳、恶心、发烧、鼻出血、皮疹等健康问题,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校园中的合成材料跑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1-3]。合成材料跑道所引发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也出现了一些过度恐慌的现象,将合成材料跑道问题夸大。本篇文章将从合成材料跑道的种类、铺设过程、有害成分、监督管理以及预防控制标准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

1 塑胶跑道概述

1.1 塑胶跑道的起源与发展

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首次铺设塑胶跑道至今,这一材料的历史已跨越半个世纪。我国自1972年开始对塑胶跑道面层进行预先研究,并于1979年9月在北京体育馆室内田径场首次应用。从此,国内塑胶跑道建设、面层材料研究以及体育训练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93年,化学工业部提出并于1994年10月实施的《塑胶跑道》(GB/T14833-1993)国家标准,确立了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型体育场馆塑胶跑道的技术指标、检测方法、验收规范以及使用保养要求。随着环境保护和产品升级的需求,参照国际田联的标准,我国于2011年12月发布了新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国家标准,并于2012年5月实施,适用于聚氨酯等合成材料铺设的跑道面层,成为当前塑胶跑道建设与验收的基准。上海、深圳、江苏、山东、湖南、福建等地也先后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为高品质塑胶跑道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标准依据。

1.2 塑胶跑道的种类及构成

塑胶跑道主要由聚氨酯胶、废旧轮胎橡胶、EPDM橡胶颗粒或PU颗粒、颜料、填料及助剂等组成。其结构一般包括划线层、喷面层、封闭层、弹性颗粒层、底涂层和基础层。根据施工工艺和材料的不同,塑胶跑道可分为预制型、全塑型、混合型、复合型、透气型和EPDM型等。预制型和全塑型跑道性能优越,是专业田径运动场的首选,但成本较高,不适合一般教育机构。透气型跑道因其透气性好、施工速度快、维护简便且价格适中,常被视为理想的选择。混合型和复合型跑道的性能和价格介于全塑型和透气型之间。EPDM型跑道作为非标准类型,主要应用于小学、幼儿园等场所,价格相对较低。目前,跑道面层材料正逐渐向环保型和预制型方向发展。

1.3 塑胶跑道的铺设流程

各类塑胶跑道的施工方法各有不同。以应用最为广泛的聚氨酯现浇型塑胶跑道为例,其铺设通常遵循三步法施工。首先,在胶液中拌入适量橡胶颗粒,铺设底层胶至规定厚度并让其固化;其次,在其上再铺设一层胶液,撒上红色颗粒并回收多余胶粒;最后,在表面喷涂一层胶液,完成铺设。

2 塑胶跑道中有害物质及其限制标准

现行的国家标准对部分有害物质的含量上限做了规定,如《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14833-2011)中就明确了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酯及重金属铅、镉、铬、汞的含量限制。这一标准的制定为塑料跑道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保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例如山东省的地方标准就比国家标准提出了更严的限值。地方标准的出台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细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标准,有助于提高塑料跑道的质量和安全性。2005 年发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 11 部分 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T 19851.11-2005)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做了规定,但未包括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标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实际的塑料跑道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环节都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规范,就可能导致一些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016 年 11 月,国家标准委对《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进行了修订,并向公众征求意见。新标准预计会增加环保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并将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列为强制性规定。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塑料跑道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将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列为强制性规定,能够有效地约束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确保塑料跑道符合健康和环保的要求。同时,增加环保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也能够使标准更加完善,提高塑料跑道的整体质量。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国家标准的更新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塑料材质本身也在经历不断的更新和替换。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仅仅依靠列表限值法进行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监管盲区,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在塑料跑道的建设与使用中,建议引入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评价施工质量。通过对塑料跑道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在施工前,可以对原材料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定期对塑料跑道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性。以科学的方式对施工和使用过程进行评估,能够确保施工人员和用户的安全与权益。施工人员在铺设塑料跑道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各种原材料和施工设备,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和评估机制,就可能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而用户,尤其是学生和运动员等群体,在塑料跑道上进行体育活动,如果跑道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就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作为一种被全球体育界广泛认可的卓越运动地面材料,塑胶跑道为大众打造了全天候的运动环境。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它在管理和认知方面存在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近期,我国在积极推进塑胶运动场地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国家标准,以迎合民众的生活需求。尽管如此,随着塑胶材质的持续升级,单纯依赖列表限值法进行管理仍然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暴露出监管缺陷,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提议在塑胶跑道的施工和运用阶段采纳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施工人员和用户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 疆,冯 程,雷 琦,等.儿童群体性疑似“中毒”的临床处置[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7(02):125-126.

[2] 谢晓婷.“毒”跑道现身校园 加强监管不容忽视[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5(12):39-40.

[3] 赛力克·达尼拜. 塑胶跑道"异常症状"的由来分析[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7(06):31-32.

[4] 陈森兴. 塑胶跑道[J]. 辽宁体育科技, 1982(01):60.

[5] 欧伟棠. 世界田径动向[J]. 福建体育科技, 1982(02):19-21.

[6]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GB/T14833-1993 塑胶跑道[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

[7]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8] 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 T/310101002-C003-2016 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S]. 上海: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