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6
/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早拉古丽·阿吾力

库尔勒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  841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量持续走向新高,且依旧呈现上升的趋势,各地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压力巨大。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普遍对周边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促使政府必须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垃圾分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对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对策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存在问题

1.1 政策本身的问题

1.1.1 缺乏配套实施细则

在很多城市,垃圾分类政策虽已出台,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够明确或者更新不及时,使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操作指南和标准。这种情况导致居民和相关企业在实际操作时难以遵循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

1.1.2 目标管理不够清晰

政策在制定时,目标设定往往过于宽泛,缺乏可量化的、阶段性的目标,这使得政策执行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完成指标,难以衡量实际效果,也不利于政策的持续改进和深化。

1.2 执行主体的问题

1.2.1 政府执行机构职能交叉

在垃圾分类的执行过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如城管、环保局、住建部门等职能交叉,可能会导致责任不明确,各自为政。这种职能重叠和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常常使得执行效率低下,政策推广困难。

1.2.2 基层执行人员态度模糊

基层执行人员直接面对居民,在垃圾分类执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培训不足、对政策理解不深或者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激励措施,可能导致执行态度消极,无法有效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1.3 政策执行外部环境欠佳

1.3.1 产业发展不成熟

垃圾分类的有效执行需要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包括垃圾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等。在一些城市,相关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或者发展不成熟,导致分类后的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影响了居民的分类积极性。

1.3.2 社会共识未形成

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由于公众环保意识不足或者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存在误区,社会共识未能完全形成。这种情况下,居民可能不愿意或不知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效果。

2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为了优化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可以从加强政策制定、强化执行主体的责任,以及优化执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政策优化

2.1.1 加强各类政策的优化选择和应用

对现行政策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和优化适合的政策工具,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考量和行动。

第一,对现行政策进行综合评估。(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分析各城市现行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回收率、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等数据。根据数据,识别出当前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和实施难点,如分类设施不足、居民参与度低、监管不到位等。(2)差异化评估:大城市和小城市在基础设施、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具体的分类政策和实施方案。了解并尊重各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针对不同社区和居民群体设计切实可行的宣传方式和激励措施,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可以实施更严格的分类标准和高水平的技术要求;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先易后难。

第二,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和优化适合的政策工具。首先,调整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分类的个人和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如减免个税、企业所得税或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等。引入垃圾分类积分制,通过线上平台记录居民的分类行为,累积积分后可兑换商品或服务,以及设置定期抽奖或奖励机制,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分类。其次,调整惩罚机制: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个人和企业进行罚款,但需注意罚款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公正性,避免过于严苛引发社会反感。对不遵守分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社会监督提高执行效果。同时,对屡次不遵守分类规定的居民,可以安排其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增强其对分类制度的理解和自觉性。另外,制定科学的政策工具组合:根据城市的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分类措施。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工具。在部分社区或区域先行试点较为严格或创新的分类政策,评估效果后逐步推广。另一方面,提升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如智能垃圾桶、移动应用等,提高分类效率和居民便利性。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包括分类垃圾桶、中转站、回收处理厂等,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妥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1.2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目标管理

设定清晰、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例如具体的回收率、减量目标等,并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明确的目标管理,提升政策的指向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2 强化多元执行主体责任

2.2.1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

推动政府、企业、社区及公众多方参与,形成共治格局。例如,企业可以负责提供分类设施和技术支持,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则可以参与宣传教育和监督执行。

2.2.2 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强化基层执行力度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效果,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还可以减少职能交叉和资源浪费。同时,强化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首先,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和权力,环保部门负责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监督执行和评估效果;负责垃圾分类科研和技术支持;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和执法,如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教育计划,通过学校和社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垃圾分类的执法过程中,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维护治安。此外,设立一个跨部门的垃圾分类管理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活动,确保政策的一致执行。通过制定详尽的职责分工和操作指南,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任务,防止职能重叠和资源浪费。另外,增强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比如对技术人员进行高级技能培训,如垃圾处理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等,提高其专业能力。定期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技术的传播,确保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能够获得必要的物理和技术资源,如垃圾分类设施、监控设备等。

2.3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2.3.1 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促进垃圾分类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回收处理企业,提高垃圾资源化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2.3.2 凝聚社会共识

加强垃圾分类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利用多种媒介和活动,如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报道等,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形成全社会支持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3结论

总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以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实施有关对策,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提升分类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现状及法律对策. 李钧泽;刘中梅.科学发展,2022(11)

[2]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难点解决路径. 王振宏.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12)

[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法律规制研究. 刘娟;王东旭.法制与社会,2021(05)

[4] 拉萨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现状及路径选择分析. 李华甜;王艳;梁嘉嘉.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