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三合水库管理所 422800
摘要:针对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水库供水能力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指出供水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探讨了当前水库供水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库水质问题及运行管理不足,提出了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对策,以期为水库供水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水库供水;能力提升;水资源配置;水质保护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库作为重要的水源地,供水能力成为保障区域水安全的关键,然而当前水库供水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库水质、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分析水库供水能力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提升策略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水库供水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的特点
(一)水库供水能力的基本特征
水库供水能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水资源丰富程度、水质状况以及供水范围与对象,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是衡量水库供水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水库的蓄水量和调节能力,进而影响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水质状况是供水能力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水质能够保障供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供水范围与对象则反映了水库供水能力的服务范围和目标群体,这决定了水库供水的规模和效益,这三个特征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水库供水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水库的科学管理和供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1]。
(二)水库供水能力的时空分布
水库供水能力的时空分布特性表现为季节性变化、区域性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在季节性变化方面,水库供水能力受降水、蒸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通常在雨季供水能力较强,而在旱季则相对减弱。区域性差异则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水库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禀赋的不同,供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供水管理策略应因地制宜,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水库设计和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水库供水能力,使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分析水库供水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规划水库建设、优化供水调度和保障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
(三)水库供水能力的发展趋势
水库供水能力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供水需求的持续增长、水库功能的多元化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促使水库供水能力必须适应新的供水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水库功能由单一供水向发电、灌溉、旅游、生态保护等多功能转变,这种功能多元化要求水库供水能力在保障基本供水的,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在水资源的节约上,也体现在水库供水能力的优化和提升上,因此水库供水能力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功能融合和效率提升,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水安全保障[3]。
二、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在我国水库供水领域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供水与需水矛盾、水库调度管理水平不高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供水与需水矛盾尖锐,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供水量与实际需求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库调度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使得水库在供水过程中难以实现最优效益,再者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节水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水设施老化、漏损严重,导致水资源的无效损耗。
(二)水库水质问题
水库水质问题是影响水库供水能力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水源污染、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以及水质监测与保障体系不健全三个方面,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不当处理,导致水库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了供水安全。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水库缺乏有效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设施,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供水水质标准,再者水质监测与保障体系不健全,监测频次不足、监测手段落后,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不强,使得水库水质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
(三)水库运行管理不足
水库运行管理不足的问题在现实中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以及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三个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水库运行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水资源管理需求。信息化建设滞后,水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影响了管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再者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水库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三、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水库调度方案
优化水库调度方案是提升水库供水能力的关键措施,该方案的核心在于根据水库的水文特征、供需状况以及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计划,通过精细化分析水库的水文数据,准确把握水库的水量变化规律,为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充分考虑上下游用水需求,平衡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利益,确保供水的公平性和效率,再者结合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趋势,提前做好水库蓄水与放水的策略安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优化调度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供水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水源地保护
加强水源地保护是确保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水源地保护的核心在于维护水源的天然属性和生态功能,防止水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一切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人类活动。加强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治理,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控和治理,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推动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增强水源地的自净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障水库水源的持续清洁和稳定,为提升水库供水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保护区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库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应建立完善的水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库水位、水质、流量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提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对水库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再者构建水库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模拟预测和风险评估,增强水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有效提升水库的供水能力和服务质量。
结论
通过对水库供水能力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的深入研究,得出一是水库供水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二是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库水质问题及运行管理不足是制约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三是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水库供水能力的有效途径,应继续深化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水库供水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国青,付延东,朱晓燕.提升鹊山水库供水能力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水利, 2022(004):000.
[2] 罗成鑫,丁伟,张弛,等.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设计与控制研究[J].水利学报, 2022, 53(3):10.
[3] 许璐.亭下水库防洪预泄能力提升研究[J].陕西水利, 2023(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