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与调控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6
/ 2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与调控方法研究

南政阳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吴起县供电分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逐渐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主流方向。该系统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融合多元协调、广域互联的灵活性资源,旨在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然而,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给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调控策略,为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调控方法

引言

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运行安全和供电质量。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电压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于保障电网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

新型电力系统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顺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系统高级形态。该系统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包括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新型电力系统具有绿色低碳、柔性灵活、互动融合、智能高效、安全稳定的显著特征,但也面临着电压稳定性、供需平衡、调度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2电压稳定性的重要性

电压稳定性,作为衡量电力系统健康状态的核心指标之一,深刻反映了系统中各节点电压幅值与相角在遭遇扰动时,能否迅速且持续地维持在预设安全阈值内的能力。这种稳定性不仅关乎电力设备与终端负荷能否在既定条件下平稳运行,更是防止系统因电压异常波动而陷入失稳乃至崩溃状态的坚实防线。在复杂的电力网络环境中,电压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如同涟漪般扩散,影响至整个系统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与供电质量。因此,强化电压稳定性管理,不仅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更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用电需求的必要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电力系统需综合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控制策略与优化算法,对电压进行精准调控与动态平衡,确保在面临各类内外部干扰时,系统仍能迅速恢复并维持其电压稳定性。同时,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优化电源结构与布局,提升电网的灵活性与韧性,也是提升电压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电压稳定性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石,其维护与提升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永恒课题。

3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3.1静态分析法: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基石

静态分析法,作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的基石方法,其核心在于对系统模型进行简化处理。这一方法巧妙地忽略了电力系统中的短期动态波动及复杂的非线性特性,转而聚焦于通过功率流分析这一工具,深入剖析电压稳定性的内在机理。具体而言,它涵盖了诸如节点电压法、导纳阻抗法以及调整阻抗法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静态分析法能够在不依赖实时数据动态更新的情况下,预先揭示系统中潜在的电压稳定性隐患,为电力工程师们在发电机与负荷之间的功率平衡调节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3.2动态分析法:捕捉瞬态与非线性的艺术

相较于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则展现出了对电力系统复杂动态特性的全面考量。它不仅涵盖了负载突变、系统故障等极端工况下的电压波动模拟,还深入探讨了控制器动态响应等细微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采用振荡等效法、自衔接法以及时域和频域模拟等高级分析工具,动态分析法能够精准捕捉系统中的瞬态响应及非线性特征,从而实现对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极致精准。这种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在面对复杂工况时的应对能力,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3.3灵敏度分析法:洞悉电压稳定性的微妙变化

灵敏度分析法则是另一种独辟蹊径的电压稳定性评估手段。它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计算出这些因素对电压稳定性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揭示出系统对电压扰动的敏感程度。通过调整负荷水平、优化传输功率分配等敏感变量,灵敏度分析法能够迅速锁定影响电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调控策略。这一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精准地揭示出系统内部的微小变化对电压稳定性的潜在影响,为电力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调控方法研究

4.1发电侧综合调控策略的优化与实施

在发电侧调控策略中,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精确调整是维持电网电压稳定的核心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与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发电机励磁电流的快速、精准调节,从而有效抑制电压的瞬时波动,确保电网电压在预设范围内波动,保障供电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压调控的效能,我们采用自动电压调节器(AVR)与多种无功补偿装置(如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的协同工作策略。AVR通过自动检测并调整发电机输出电压,与无功补偿装置紧密配合,不仅能够在电压波动时迅速响应,还能通过优化电源电压变化率,减少电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这种高效协同机制显著增强了电力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和电压稳定性。在发电侧调控中,实施智能化机组统一调度是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通过集成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机组出力的精准预测与优化分配。

4.2负荷侧调控策略

合理负荷预测和管理对负荷进行准确预测,并采取合理的负荷管理措施,控制负荷波动范围,减小对系统电压的影响。负荷预测和管理是负荷侧调控的基础。负荷调度和优化通过负荷调度和优化方法,削峰填谷,均衡负荷和降低电压尖峰,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负荷调度和优化有助于优化系统负荷曲线,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过载保护和限流对负载过载和瞬态故障采取保护措施,如及时切除过载负荷,限制故障电流对电压的影响。过载保护和限流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4.3系统拓扑优化和规划策略

线路规划和交叉调度通过合理规划系统线路布局和交叉调度,减小线路阻抗和负载不平衡,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线路规划和交叉调度有助于优化系统网络结构,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变电站布置和优化根据负荷分布和功率流向情况,合理布置变电站和选择变电站参数,以降低系统的电压损耗和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变电站的优化布置对于提高系统电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功补偿装置规划和优化对系统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规划和优化,选择合适的电容补偿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改善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性。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和电压稳定性。

结语

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分析与调控方法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等多种手段,能够全面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状况。同时,结合发电侧、负荷侧和系统拓扑优化等多方面的调控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压稳定性分析与调控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璐,尹纯亚,戴晨,等.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系统暂态电压运行风险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4,52(1):23⁃34.

[2] 杨鑫,黄永章,付文启,等.新能源同步机与调相机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应用的比较[J].大电机技术,2022(1):7⁃12,20.

[3] 亢丽君,王蓓蓓,薛必克,等.计及爬坡场景覆盖的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平衡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2,37(13):3275⁃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