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土空间研究综述与发展脉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2

我国国土空间研究综述与发展脉络

陈嘉楠

身份证号:440582198702060025

摘要: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脉络,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空间“落实”到市场经济下的“多规合一”探索,再到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详细梳理了各个阶段的规划特点与挑战。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义与内涵,强调其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动态性特征。随后,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规划实践,揭示了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演变过程。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热点,包括规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态监测、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等。最后,文章对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完善规划体系与法律法规、强化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研究热点

1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系统综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脉络,以期为相关学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2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义与内涵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基于战略性和综合性的视角,对国土空间进行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的过程。涵盖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旨在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国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础性指导,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还需根据经济社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3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

3.1计划经济下的空间“落实”(1949年-20世纪80年代初)

新中国的空间性规划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设任务。在“全面向苏联学习看齐”的政治口号下,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实施的手段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重新建立。例如,“一五”时期为落实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而确立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标志着城市规划作为“落实”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空间载体而存在。

3.2“双轨制”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呈现出独特的“双轨制”局面。在土地利用制度方面,1982年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仍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在空间规划方面,计划部门牵头编制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地方层面也纷纷编制自身的总体规划。1989年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标志着以城市规划为主体的、完整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3.3“增长主义”导向下的空间依据(20世纪90年代中-21世纪初)

面对众多城市面临的快速扩张和用地需求,1990年开始实施的《城市规划法》确立了以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主的法定空间规划体系。然而,在地方急切的发展诉求下,规划很大程度上沦为城市“增长主义”导向下的空间依据。1999年修订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规划的刚性管控作用,但也开启了“多规冲突”的矛盾局面。

3.4“多规冲突”下的空间管制矛盾并发(20世纪中-2017年)

进入21世纪,各类规划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部门规划缺乏衔接、规划内容冲突、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及审批和管理程序复杂等因素,“规划打架”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探索“多规合一”的规划方法,将不同领域的规划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2014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及住建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了28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

3.5生态文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2017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将9个省份纳入试点范围。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热点

4.1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其理论与方法体系日臻完善。这些新理论、新方法不仅深化了对国土利用、生态保护及城市规划等核心议题的理解,更突破性地将智能技术、数据挖掘等前沿科技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其中,吴志强院士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六大内核逻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这六大逻辑,包括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的生命逻辑,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基于现代理性的蔓延逻辑,则要求规划者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科学预测并引导城市或区域的合理扩张。这些逻辑不仅为规划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促进了规划理念的革新,使得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规划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为规划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决策依据。通过这些技术的加持,国土空间规划正逐步向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4.2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规划实施和效果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规划实施中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如何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协调实现规划目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也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未来展望

5.1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

未来,应继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和手段。通过引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2完善规划体系与法律法规

应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各类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程序,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和协调,避免“规划打架”现象的发生。

5.3强化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应加强对规划实施和效果评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为未来的规划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5.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应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通过加强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6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系统综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脉络,本文揭示了其应用情况。未来,应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完善规划体系与法律法规、强化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祝莹,毕雪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产城:上半月, 2023(4):0154-0156.

[2]刘俊,张萌,宋安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 2022, 13(15):4.

[3]蒙子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大众文摘, 2022(6):0175-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