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集成与效果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2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集成与效果评估研究

田栋旭

410182199310100777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及其效果评估。针对当前城市黑臭水体普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本文选取多种治理技术,包括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等,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修复系统。通过南京市某黑臭河道治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了该集成技术的实施过程、治理效果及其对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集成方案显著提升了水体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等水质指标,有效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并且具备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势。本文的研究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突出。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当前水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评估,旨在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经济的治理方案,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通过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1.3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生态治理等。然而,单一技术往往存在局限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参考文章2、3、4、5)。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集成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等治理技术,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修复系统,对南京市某黑臭河道进行治理,并评估其治理效果。具体目标包括:

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

改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氨氮(NH3-N)、总磷(TP)等;

评估技术集成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生态效益;

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3. 研究方法

3.1 治理技术集成方案

本研究采用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等治理技术,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修复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微纳米曝气:利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向水体中高效供氧,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固定化微生物:将高效微生物固定于载体上,投放到水体中,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

浮岛滤床:在河道中设置浮岛滤床,利用植物吸收、填料吸附等作用进一步净化水体。

3.2 研究过程

现场调研:对南京市某黑臭河道进行现场调研,了解河道水质现状、污染源分布及水体流动性等情况。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治理技术集成方案,并确定具体实施步骤。

设备安装与调试:安装微纳米曝气装置、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及浮岛滤床等设备,并进行调试。

治理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治理措施,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和生态环境变化。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水质指标和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治理效果。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估治理效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4. 研究结果

4.1 治理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南京市某黑臭河道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体透明度提升:治理后,水体透明度由治理前的0.1m提升至1m以上,水体清澈透明,黑臭现象基本消除。

溶解氧含量增加:治理后,水体溶解氧含量由治理前的低值提升至2~3mg/L,满足水体生态需求。

水质指标改善:氨氮(NH3-N)、总磷(TP)等水质指标均有所下降,部分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标准。

4.2 生态环境变化

随着水质的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积极变化:

生物多样性恢复:水体中开始出现鱼类、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水生植物的生长也更为茂盛,为水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的生态位和栖息空间。

水体自净能力提升:得益于微纳米曝气技术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巧妙融合。这两项前沿科技的应用,如同为水体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微纳米曝气技术以其高效能、低能耗的特点,将微小气泡均匀散布于水体中,极大地提高了溶解氧的扩散效率,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为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环境,它们的活性因此得到了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则像是一位精明的园艺师,精心挑选并培育出了一批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精英”。这些微生物被巧妙地固定在载体上,不仅提高了其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和存活率,还极大地加速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进程。此外,它们还擅长将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转化为无害或有益的物质,进一步净化了水质。

景观美化:浮岛滤床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水体的净化能力,还美化了河道景观。植物的生长和开花为河道增添了色彩和生机,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4.3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治理黑臭水体时虽需大额初期投资以引入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然而,这些现代化解决方案在长期运营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其维护成本远低于传统方法,得益于技术的稳定性和设备的耐用性。更令人振奋的是,治理后的清澈水体不仅满足了农业灌溉的迫切需求,还为城市增添了宜人的景观,吸引了游客与居民,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此外,治理黑臭水体还避免了因水体污染而可能引发的环境赔偿和治理费用。

社会效益:治理黑臭水体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清澈的水体和优美的景观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治理黑臭水体也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本研究通过集成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等治理技术,对南京市某黑臭河道进行了有效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集成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指标和生态环境,具备显著的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该技术方案的实施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2 展望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优化技术集成方案:进一步探索不同治理技术的组合方式和优化比例,以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加强长期监测与评估: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治理后的水体进行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开展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效果评估,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拓展应用范围:将该技术集成方案拓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黑臭水体治理中,如湖泊、水库等。同时,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梦林.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 40(3): 889-899.

[2] 侯阳阳. 微纳米曝气技术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J]. 水处理技术, 2019, 35(12): 1-6.

[3] 陈文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 2018, 36(5):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