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广东 广州 510600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筛选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86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患者,依据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3例(常规护理,为期2周)和实验组43例(集束化护理,为期2周),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护理2周后,实验组CPIS评分显著降低,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ICU入住时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实验组多维度舒适度评分更高,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既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又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身心舒适度提高和尽快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目前医学领域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之一。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较容易发生VAP等并发症,而此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会导致病人住院天数延长、医疗成本大大增加之外,甚至还会进一步促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所以,防治 VAP对改善重症患者疾病疗效,减少其医疗花费十分有必要[1]。作为一种以团队合作、规范操作、全程监护为主要特征的护理方式,集束化护理已在临床得到频繁应用。此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使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护理操作行为和流程更加标准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强化患者疗效与生存品质,促使患者尽早康复[2]。近年来,较多医学学者经探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在危重患者VAP防治方面有显著作用,能显著降低 VAP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3]。鉴于此,本次试验采取分组试验形式,以为期2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作为参照,观察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86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患者,依据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3例和实验组43例。参照组25例(58.14%)男,18例(41.86%)女,年龄23~90岁,均值(69.35±7.96)岁;原发病:12例(27.91%)心血管疾病,8例(18.60%)神经系统疾病,14例(32.56%)呼吸系统疾病,4例(9.30%)其他。实验组26例(60.47%)男,17例(39.53%)女,年龄21~86岁,均值(68.07±7.42)岁;原发病:13例(30.23%)心血管疾病,9例(20.93%)神经系统疾病,16例(37.21%)呼吸系统疾病,5例(11.63%)其他。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1.1纳入标准:均收治于ICU;无机械通气治疗禁忌证;病发前神志功能良好;一般资料内容齐全。
1.1.2排除标准:伴其他恶性疾病;神志障碍;家属对研究持有异议拒绝参与;研究中途主动脱离。
1.2方法
1.2.1参照组
常规护理: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由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是否有气囊破损或漏气,并对呼吸机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查与排除;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对动脉血气指标进行定时检查,对呼吸机各项参数进行合理调节;给予双通道加温、增湿干预,对呼吸机管路中存在积水进行及时清理;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且予以患者按需吸痰干预。
1.2.2实验组
集束化护理:(1)建立 VAP预防控制护理团队,本次试验中护理团队由4名资深护理人员组成,且所有护理人员在入组前均经过统一专业培训,培训时,主要从ICU病房管理、机械通气、 VAP预防等方面进行;团队成员均在考核达标后上岗工作。(2)集束化护理措施制定:由护理团队共同参与,设定“ICU”、“重症患者”、“VAP预防”等关键词,通过多个期刊网站,对国内、国外相关指南、文献进行搜索,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室患者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拟定具有高可行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3)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a、体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采取半躺半卧体位,同时抬高患者床头,保持30°-45°,以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不定时对患者床头抬高角度进行检查,并将大小适宜的体位垫垫在患者身下,避免患者身体下滑;每间隔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b、呼吸道护理干预:对患者声门下分泌物进行及时且积极的清理,如果患者痰液量大且痰液黏稠,需持续进行声门痰液吸引操作,并同时对患者分泌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更换管路和过滤器,并实时监测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值,保持25-30 cmH20。c、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牙齿、口腔边缘进行擦洗和吸引,具体可使用带有吸引功能的牙刷进行;同时,对患者口腔内pH值进行测定,并依据测定结果合理选择护理液;注意,执行口腔护理操作前,应先将气囊充气,以此避免有液体流入气管内;口腔护理执行频次为每日3次。d、制定手卫生专项管理监督、奖励机制,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要求其严格执行七步清洗法;制订 VAP防治措施实施分级表,明确各病区交接班情况,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e、营养支持护理:如果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建议经肠内予以患者营养支持,尽量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免对患者胃液的消毒作用造成影响。f、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情况允许后,护理人员可鼓励、指导患者展开肩、肘、腕、膝、踝等关节主动运动,同时还可进行眼球转动、手指脚趾屈伸等康复锻炼;在复健医师协助下,加入逐步式的复健练习,如:床上活动,直立坐起,坐位转换,床边站立,每次20-30分钟,2次/天。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将所有管道都妥善固定,并严密监控患者生命迹象。
1.3观察指标
1.3.1肺部感染积分、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定,最高得分10分,得分>6,提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进行测定与比较。
1.3.2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1.3.3舒适度:应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comfortquestionnaire,GCQ),从4个维度,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舒适度进行评定,各维度最高得分25分,舒适度与得分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比较肺部感染积分、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
护理前,两组CPIS评分、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护理2周后,实验组CPIS评分显著降低,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见表1:
表1 肺部感染积分、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
组别 | 例数 | CPIS(分) | 氧合指数(mmHg) | 血氧饱和度(%)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参照组 | 43 | 5.70±1.42 | 3.48±0.84 | 216.25±26.74 | 296.09±29.43 | 90.46±2.51 | 95.58±1.10 |
实验组 | 43 | 5.85±1.19 | 2.03±0.76 | 218.06±23.91 | 338.53±34.35 | 89.73±2.24 | 99.71±0.83 |
t | - | 0.531 | 8.394 | 0.331 | 6.153 | 1.423 | 19.653 |
P | - | 0.597 | 0.000 | 0.742 | 0.000 | 0.159 | 0.000 |
2.2比较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ICU入住时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见表2:
表2 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s,%)
组别 | 例数 | 机械通气时间(d) | ICU入住时间(d)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参照组 | 43 | 8.97±2.12 | 11.16±3.30 | 9(20.93) |
实验组 | 43 | 6.68±1.43 | 9.25±2.16 | 2(4.65) |
T/X2 | - | 5.872 | 3.176 | 5.108 |
P | - | 0.000 | 0.002 | 0.024 |
2.3比较舒适度
实验组多维度舒适度评分更高,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见表3:
表3 舒适度(±s,分)
组别 | 例数 | 生理 | 心理 | 社会文化 | 环境 |
参照组 | 43 | 12.83±2.57 | 16.17±4.04 | 17.34±2.65 | 21.25±3.73 |
实验组 | 43 | 16.50±2.86 | 21.74±3.17 | 20.65±2.20 | 25.85±2.54 |
t | - | 6.259 | 7.113 | 6.302 | 6.684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护理2周后,实验组CPIS评分显著降低,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机械通气时间短、ICU入住时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多维度舒适度评分更高,与参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分析原因:集束化护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概念护理模式,旨在通过实施尽可能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最大限度地让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集束化护理工作的实施包含3-6种元素,并且涉及多个维度与层面,其整体实施效果要比单纯的常规护理要好得多[5]。譬如,本次试验中,通过组建护理团队,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各阶段的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制定符合需求的护理方案;同时,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以确保护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体位管理、呼吸道管理、口腔护理、手卫生管理和奖惩制度、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早期开展康复锻炼等措施,达到改善患者机械通气安全性、防止VAP发生的目的[6]。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能较好地防止 VAP,提高患者身心舒适水平,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云玲.重症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改良集束化模式护理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2):157-159.
[2]何敏.集束化护理联合感控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8):136-138.
[3]梁妮妮,顾洪丽,赵艳,惠康花,武彦彬,陈洪,武冰冰,吴静.集束化干预在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23,45(19):2986-2988.
[4]李敏.集束化护理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4):106-108.
[5]叶远芳,黎燕红,徐丹丹.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8):124-126.
[6]胡美佳.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5):5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