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南关小学 甘肃 庆阳7457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正确的数学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探讨了正确的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认为正确的数学观可以有效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接着,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即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体联系、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有效提问等。这些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品质的提升,为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数学指导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偏差,即缺乏正确的数学观。正确的数学观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正确的数学观对小学数学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一些基于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一、正确的数学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数学观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正确的数学观能帮助教师明确数学的核心任务,即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公式和定理的灌输,而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学科的特质[1]。正确的数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重复公式。其次,正确的数学观帮助教师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缺乏直观理解,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正确的数学观,善于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就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再次,正确的数学观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思考、推理、验证和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得出正确答案的途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简单地追求答题的正确率。教师引导学生多种途径尝试解题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假设与验证,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探索精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的严谨性,也能为他们未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正确的数学观,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数学观要求教师关注数学的趣味性。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在逻辑推理、结构对称等方面蕴含着极大的美感。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展示数学的对称美、逻辑美和构造美,那么学生就会被数学的独特魅力吸引,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正确的数学观要求教学注重探究性和互动性,这为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重要途径。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数学的本质是一门通过探究、推理来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更多互动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此外,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突破口。正确的数学观帮助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其他领域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多学科思维,拓宽知识面。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数学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的数学观要求学生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技巧[2]。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应试的工具学科,它更是一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同时,数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视频、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享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并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享受学习的乐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总之,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二、正确的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一)从数学观角度出发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还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讲解“倍”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倍数。然而,在正确数学观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超越简单的计算技巧,更加注重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一方面,教师应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倍”的概念。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讨论“今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是昨天的2倍”这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倍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倍数这一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数值上。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倍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物来表示不同的倍数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几倍”的含义,还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因此,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应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倍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中,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动手实践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重视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之间的整体联系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从整数思维过渡到分数思维的关键点。传统的分数教学往往侧重于分数的定义和简单的计算规则,但在现代的数学观指导下,教师应当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体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分数概念与整数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分数时感到困惑,主要是因为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整数的划分来引入分数概念,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分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进而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其次,教师应当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半块蛋糕,想和同学分享,应该怎么分?”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还能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不仅要传授分数的基本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掌握分数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整体提升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基本的几何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差异,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4]。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角度概念入手,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简单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角”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思考时针和分针形成的不同角度。通过这种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并逐步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探讨“锐角、钝角和平角”的区别,并尝试用量角器来测量不同图形中的角度。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角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此外,教师应当通过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水平上获得进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挑战中获得成就感。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提升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方位等基本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通过教师的单向讲授来接受这一知识点,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这一知识领域的深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各自分工。例如,可以让一个学生负责画图,另一个学生负责描述方位,其他学生可以根据提示来进行讨论和验证。这种合作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巩固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讨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何从学校到公园?”“面对东南方向的建筑物,如何描述其相对位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方位的基本概念,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逐渐掌握方位描述的语言与技巧。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和探究,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知识点,而是通过相互协作来发展其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要做到有效性
有效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通过科学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5]。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逐步构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图形的运动”为例,如何设计和运用有效提问成为了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是引导性问题的设计。“图形的运动”主要涉及平移、旋转和翻转等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例如,在平移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问:“如果一个正方形向右平移两格,它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这种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于图形的基本特性,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偏差。二是促进思维深入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为开放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图形平移后,我们如何描述它的位置变化?是否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或符号来表示?”通过这类问题的设计,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三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初步理解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例如:“我们在进行图形运动时,有哪些特性是保持不变的?”这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能促使其对图形运动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总结规律,还能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结语
正确的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它能够有效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本文从数学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的数学观是动态发展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观,并将数学观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科学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和田市第一小学;,2021:2.
[2]庞雯娟.探讨小学数学观对小学数学的指导[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大名县黄金堤乡南盘小学;,2020:2.
[3]张霞.分析采用小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89.
[4]温炽玲.如何运用小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05):169.
[5]赵俊清.探讨小学数学观下的教学指导[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大名县沙圪塔镇老陶营小学;,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