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资源,体现着丰富的徽学文化。然而,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给这些古民居带来了严峻的保护挑战。许多古民居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而面临衰败甚至消失的风险,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宝贵遗产已然迫在眉睫。而易地重构与利用作为一种“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的‘保留做法’”,立足当前现实语境,在严格规范性操作下实施易地保护,仍是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困境下的一种较好选择。一方面,它不仅能完整保存古建筑的物质形态,拯救濒危古物于水火之中;另一方面,它更能维持和延续载于建筑体上的历史文脉,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的重要意义、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具体实施路径三方面进行研析,以期对相关研究建言献策。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建筑;异地重构
一、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层面
徽州古民居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易地重构与利用可以有效防止这些珍贵建筑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而消失,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通过易地重构,徽州古民居得以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展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弘扬徽文化,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经济层面
一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将易地重构的徽州古民居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或民宿等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在保护古民居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将古民居改造成民宿或文化展示中心,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此外,徽州古民居的易地重构与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和利用古民居资源,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三)环境层面
在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地区,通过易地重构徽州古民居,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进行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易地重构的徽州古民居往往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教育层面
易地重构的徽州古民居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研究机构等提供实地教学和研究场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对易地重构的徽州古民居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亦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可知,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在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经济与社会效益、环境与生态价值以及教育与科研价值等多个方面。这些意义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与利用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资金与资源短缺
一是保护经费不足,徽州地区存在大量未纳入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因资金短缺无法得到有效维修,许多古建筑处于破旧甚至濒临倒塌的状态。易地重构与利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拆迁、运输、重建及后续维护,资金短缺成为一大难题。二是土地资源紧张,在易地重构过程中,需要寻找合适的土地用于安置古建筑。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找到合适的土地成为一大挑战。
(二)技术与人才缺失
一方面,专业技术要求高,古建筑易地重构与利用需要高超的建筑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古建筑的拆迁、运输、修复、重建等环节。然而,目前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何在易地重构过程中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和文化内涵,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三)法律与政策限制
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和漏洞。例如,关于古建筑易地重构的审批程序、标准、责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此外,由于古建筑易地重构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群体,政策执行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社会认知与参与度不足
部分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在易地重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破坏古建筑的行为或现象。另外,古建筑易地重构与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社会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渠道。
(五)文化与生态影响
易地重构可能导致古建筑与其原有文化环境的割裂,影响文化认同和传承。如何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此外,古建筑易地重构可能对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破坏原有植被、影响生态平衡等。需要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三、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与优化的现实路径
(一)前期调研与规划
首先,要进行现状评估,对拟进行易地重构的徽州古民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结构安全、现状破损程度等,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易地重构。其次,选择适宜的重建地点,需考虑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生态保护、文化契合度等因素,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古建筑的布局、周边环境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等。
(二)科学测绘与数字化记录
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古民居进行精确测绘,记录其尺寸、结构、细部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的重建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其次,制作数字化图纸和三维模型,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古民居的完整信息,便于后续的研究、展示和传播。
(三)异地重建与功能优化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将构件安全运至重建地点,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在重建地点,按照原样进行构件复位和重建,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必要的加固和修缮,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现代使用需求,对古建筑的功能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如增设展示区、服务区等,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
(四)环境营造与文化传承
围绕重建后的古建筑,营造适宜的环境景观,包括绿化、水系、道路等,使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徽州古民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兴趣。
总而言之,徽州古民居建筑易地重构与优化的现实路径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施工、文化传承和社区参与等手段,确保古建筑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业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易地搬迁村落的秩序重构[J].社会科学文摘,2022,(08):100-102.
[2]李学杨,黄奕凡,黄晨洋,陈嘉辉,李岚洁.易地搬迁后川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变迁与重构研究——以绵阳市沉香铺为例[J].居舍,2022,(18):27-30.
[3]鲁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社区权力结构的生产和重构[D].导师:吴理财.华中师范大学,2022.
[4]刘浦之,吴圣尧.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家支组织与社区重构——以凉山州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4):70-74.
作者简介:范文静(2002-),女,汉族,安徽亳州市人,本科生,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徽州古民居建筑异地重构与利用研究——以蚌埠湖上升明月景区为例》;项目编号:202410378091